淮安王的王府里面。
李神通、蕭瑀和高甑生在商議著三司會審的結果。
“本王得到消息,三司會審的結果已出來,今日三司主管官員將向圣上稟明會審結果,不知道圣上會如何定奪。”李神通表情凝重道,“不知為何,本王今日一早起來,便心神不寧,總覺得會有不好的事發生。”
“王爺多慮了。”高甑生讓自己保持淡定道,“我等已將責任全部推給盧閣,應該不會有事。”
他表面上這樣說,內心其實也沒底。他也擔心自己和兒子會不會受到懲罰。
“事情恐怕沒那么簡單,依蕭某看令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蕭瑀略作沉吟,緩緩說道。
“此話怎講?”李神通眉頭一皺道。
“據蕭某所知,令郎近來在長安城內的所作所為已被大理寺調查得清清楚楚。”蕭瑀看了一眼李神通,面無表情道,“即使誣告李在古之事上可以將責任推給盧閣,但令郎在長安城內的所作所為恐怕無法推卸責任。”
“本王的逆子在長安城內做的事,本王也有所耳聞,都是小事,沒什么大不了,即使受到懲罰也是小懲小戒。”李神通不以為然道。
“既然淮安王如此認為,蕭某無話可說。”蕭瑀顯得有些無奈。
“稟告王爺,宣旨官在門外!”
就在此時,李神通的侍從跑進來報告。
“知道了!”李神通淡淡道。
宣旨官為何這個時候來本王府上?
李神通一邊想著,一邊與蕭瑀、高甑生出去迎接宣旨官。
“原來御史大夫,上將軍也在此?正好,不用某跑來跑去。”
行過見面禮后,宣旨官臉帶笑容道。
蕭瑀與高甑生疑問地對視一眼,沒想到也有他們的敕旨。
宣旨官依次宣讀完李神通、蕭瑀和高甑生的敕旨后,李神通、蕭瑀和高甑生都滿臉詫異。
他們千想萬想也沒想到,因為他們聽信讒言而彈劾忠良,從而導致被圣上處罰。
李神通還好一點,他的處罰不是很嚴重。可是,蕭瑀和高甑生的處罰則嚴重了很多。
蕭瑀被免去御史大夫之職,閉門思過。
高甑生不但被免去上將軍封號,而且被降低品階,還被著令離開長安,去利州任職。
三人心有不服,但無可奈何。
旨意已下,圣上不可能再改。
蕭瑀感到后悔,這事本來與自己無關,可自己一時頭腦發熱,以為借此機會能夠參上李在古一本,沒想到的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高甑生想哭的心都有,圣上還是秦王之時,自己便追隨著,鞍前馬后,無怨無悔,但是圣上竟然為了李在古而如此處罰自己。
他越想越不甘心,越想越恨李在古。
他認為,這一切都是李在古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