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縉恭敬地道:“勞郡王殿下垂問,我家胞兄已出了牢獄,但被罷了官職,如今賦閑在家讀書。”
顧青想了想,道:“摩詰先生當年曾任吏部郎中,官評頗佳,而且在士林中更有詩名絕世,如此人才怎可賦閑?一身學識而無用武之地,是朝廷的失敗,今日我便重新啟用摩詰先生,任為吏部侍郎。”
王縉大喜,躬身拜道:“下官代家兄多謝郡王殿下提攜之恩,王家上下無以為報,愿為殿下好好做官,殿下交下的差事一定辦得妥妥當當,絕不辜負殿下的恩德。”
顧青笑著搖搖頭,然后望向眾人,緩緩道:“該說的話差不多說完了,各位赴任之后,當須踏實本分做事,盡快恢復各地農耕戶籍等諸事……”
神情忽然變得凝重,顧青加重了語氣道:“諸公皆是有志之士,我愿與諸位攜手而行,有進無退!我生平之志,愿天下黎庶子民再無戰亂之苦,再無寒饑之疾,有生之年,再復盛世不是終點,只是千秋萬世太平的第一步!”
頓了頓,顧青重重地道:“此志,愿與諸公共勉!”
眾人神情驚愕,他們沒想到這位年輕的郡王殿下竟然有如此宏遠的志向,而這個志向,也是他們所有人的志向,在官任上肯做實事的官員,終究還是有幾分上報君國,下安黎民的志向的,只是多年官場傾軋,人情世故沖刷,被歲月洗滌之后,當年的宏遠志向已漸漸忘懷,塵封在心底深處。
今日此刻,當顧青說出這番話后,頓時重新點燃了眾人心底深處塵封已久的熱血。
他們大多已不再年輕,歲月從他們身上流過,烙下了點點斑駁,磨去了曾經的棱角,然而當塵封已久的志向重新擦拭過后,仍然在心底深處綻放出耀眼的光華。
王縉往前站了一步,興奮地道:“郡王殿下有凌云之志,蒼生之幸也。下官愿附驥尾,為天下子民鞠躬盡瘁。”
眾人一齊行禮道:“愿附驥尾,為天下子民鞠躬盡瘁。”
顧青滿意地笑了:“明日吏部將發下調令文書,各位,一切拜托了。”
…………
回到王府,馮羽正緩步圍著院子里的銀杏散步,見顧青回來,馮羽迎了上去,笑道:“顧阿兄將那百余名官員都分派下去了?”
顧青點頭:“他們明日便離京赴任,北渡黃河后,分赴各州縣任職。”
“那么多官員同時委任,顧阿兄不怕他們良莠不齊,嘴上說著效忠朝廷,效忠郡王,實則魚肉百姓,欺男霸女什么的……”
顧青笑了:“我當然不能完全信任他們,所以,我已提前派了兩位按察使下去,崔圓和段無忌這二人我還是信得過的,有他們在北方明察暗訪,我至少能把握住北方各州縣官員的動態。”
馮羽遲疑道:“他們二人……怕是不夠吧?北方那么大,他們一年能走幾個地方?”
顧青點頭道:“沒錯,僅靠他們二人還是不夠的,這就需要你幫忙了。”
馮羽奇異地道:“我能幫什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