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竹簡最多的就是記載周室王廷的錄事。還有許多巫祝祭祀的事情。
朱焱靜心,聆聽老者吩咐。時間仿若流水,館藏室里安靜,似乎隔絕了世間的風雨。
“我有疑問,先生能否為我解惑?”這一日,朱焱看完一卷竹簡,突然詢問老者。
“講!”
“先生智若瀚海,行一言可以定天下,為何不與世間,解萬民疾苦?”朱焱恭敬的詢問。
老者合上手中竹簡,道:“你所見世間如何?”
“苦也!”朱焱說道:“奴隸如畜,民不聊生!”
“若如你所欲,你所見世間當如何?”老者又問。
“食有三餐,衣有彩綴,萬民皆不為奴!”朱焱想也不想的說道。
“似你所想,人可滿足?”老者問。
“溫飽思***。”朱焱無奈的說道。
人的**是無限的,無論多么富有,都不滿足。
老者點頭,道:“于這當世可能實現?”
“不能!”朱焱低下頭。
“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
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天地之變,皆有其規,非一人可變,非一時能變。唯滾石愈下,可一掌助之。”
朱焱沉思,解出其中一味,明白老者心思。
朱焱在館藏中生活,又過去不知多久,老者突然道:“老叟欲去,汝自去吧!”
朱焱心生波瀾,道:“先生出行,弟子愿牽馬執凳,服侍左右。”
老者點頭,道:“汝,慎行,為吾引路!”
出了王室,城外早有一頭青牛,等待。
朱焱搬石為凳,扶老者坐上牛背,他牽著韁繩,沿著古道西行。
一路風餐露宿,朱焱皆做侍者本分,也常說心中疑惑,老者都有所答,朱焱收獲頗多。
從周王室而出,一路入秦,西至函谷關,早有關尹等待。
朱焱隨老者和關尹到了終南樓觀結草而居。
老者日日講道,而后作書,道德真經出世,祥云浩蕩,靈鳥獻花。一股無名道韻,籠罩朱焱。
那竹簡發出無量光明,腳下鮮花盛開,山中枯木逢春。傷鳥康復百獸伏首。
“前人的書籍不過是他們的糟粕。道無形無相,不可傳,不可說,此五千文,是吾之言,非吾之道。”書成之后,老者一言否認了這部竹簡。
飄在空中的竹簡光明隱去,化作普普通通的道書。
“路途再遠,終有盡頭,前塵后事,莫掛與心。”老者騎上青牛,那青牛步云而上,直入九霄。
朱焱盤坐,心中感悟,許久之后,朱焱醒來,對天空拜了拜,向關尹告辭。
朱焱再次行走人間,他隨心而動,見人疾苦能幫就幫。游歷不知多少年,朱焱枯坐江邊。
晃然間,百年光陰過去,江邊的朱焱猛然站起。
“世人之苦,在于前路不明,貧道明易,以明字為道,著書立說,開示世人。”朱焱取出碧玉簪,化作一把刻刀,七色蓮花化作竹簡,于江邊做書。
他筆走龍蛇,結合前生今世,著明法令陰陽之變化,合論治世醫人之學術。開示修心明志,煉己脫塵之根本。
書成之時,天雷降世,天道考驗這書中大道。
朱焱臉上淡然,背負雙手。任由天雷轟擊書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