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軍報已經傳來,岳飛部已經攻克平定和深州,并且代州祈州等十余城守將遣使來信,愿為內附我大宋。”
朝會之上,李綱啟奏說道。
實際上軍情趙榛已經事先得知,在朝會上說明,只不過知會于其他的大臣。
岳飛確實沒讓趙榛失望,放開兵權,給足糧草之后,只需要躺贏就夠了。
這只不過過了月余不到,卻是捷報連連。
然而,捷報并不意味著可以讓所有人都感到開心。
對于文臣來說,武將就算立下天大的功勞和他們有雞兒關系。
一個個皮笑肉不笑的,沒啥反應。
“河北故土,多有收回,諸位愛卿難道不高興呢?”趙榛能理解這些文臣不開心的原因,但哪怕有那么一丟丟的情商和演技,至少在聽到捷報之后,應該表現表面上的開心才是。
李綱這般念完,一個個死馬臉一般,讓趙榛覺得有點不爽。
“失地得復,自然是可喜可賀。”敢說的文臣從不缺乏,侍中呂址出班言道。“但古云,嬌兵必敗,還應速召岳飛班師回朝,若不然著了金人的道,好不容易取得的戰果又將還于金人。”
“呂址,你到底懂不懂兵事?”呂址的說法讓李綱無法贊同,甚至有些聽不下去。“嬌兵必敗不是用在這種地方的,用兵之道,在于一鼓作氣,此時岳飛新近得勝,兵鋒正銳,正是一舉收復河北的良機,怎么可能這種時候讓其班師回朝。”
但凡有點軍事能力的人,都不會覺得現在應當收兵。
趙榛當然不會同意呂址的建議,為了發揮岳飛的能力,趙榛是完全放開手讓岳飛自由發揮,收兵不收兵,應當于前線的岳飛進行判斷。
但呂址考慮的并非會不會戰敗的問題,在他看來,無論勝還是負,都不應該讓岳飛繼續北伐下去了。
“據臣所知。”呂址并沒有因為李綱的指責而惱怒,低著頭繼續說道。“岳飛軍之所以在短時間內能取下河北諸地,除了其所部戰力之外,河北等地的義軍也配合其攻城掠地。”
“這點我知道。”趙榛點頭,岳飛的北伐安排悉數報到了樞密院,對于前線的事情,趙榛還是了解的。
岳飛為了獲得北伐的勝利,幾乎是動員了任何可以動員的力量。
沒有當地人的支持,岳飛的背嵬軍就算再強悍,也絕對難以在河北久戰。
“當初偽齊投降之時,偽齊所部皆降于岳飛。”
“這我也知道。”趙榛繼續點頭。
“岳家軍所過之處秋毫無犯,深得河北百姓民心。”
“然后呢?”
“陛下!難道還不明白么?!”呂址有些激動的說道。“岳飛其部本就有精兵二十萬,偽齊降眾三十萬,河北義軍少說有五十萬人!加起來可是有百萬之眾!”
“百萬之中,皆俯首于岳飛之下,河北之民只念岳飛愛民,卻不知有陛下!如此一來!陛下難道不防么?!陛下!”
呂址大呼道。
此言一出,一眾的文臣都是議論紛紛,連之前批評呂址的李綱都無法說什么了。
的確,一個武將若是擁兵百萬,那對于朝廷來說是多么危險的事情。
只要岳飛一反,那幾乎是難以阻擋的事情,也無怪乎呂址會有如此擔憂。
呂址分析的還是有些道理的,至少大部分的文臣心里也想過這些,在呂址率先提出來之后,紛紛出班附議。“岳飛軍勢過大,還應加以遏制,免生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