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旅順了,不過在去旅順之前,朱國強還是特意去了一趟王陵,當然不是去祭祖,而是跑去自家的工廠看看。
曾經的一片空地,如今已經初顯繁榮,客棧、酒樓就開了好幾家,甚至還出現座青樓。
“世子爺!”
前腳剛下馬車,主事李凱就帶著幾人在廠外迎接。
朱國強贊許道:
“這幾個月,你干得不錯。”
李凱是濟南人,原本就是作坊主事,不過舊東家死于建奴刀下,被救下來后,他也失業了,后來招工廠主事時,他毛遂自薦成了這家小廠的主事。
“吃世子爺的飯,為世子爺盡心做事,那是應該的。”
在古代,像李凱這樣的掌柜、主事還是值得信任的,不僅因為名聲一毀,非但會讓整個商界排斥他,甚至還會影響到將來兒子讀書科舉——參與縣試需要兩個秀才作保,可沒有秀才愿意給名聲敗壞的奸商子嗣作保,畢竟,很多秀才除了名聲之外,真的一無所有。
至于給藩王、勛臣、官員做事的掌柜,更不敢有什么心思,畢竟一旦被抓住就沒有活路了,況且往往他們都還是家奴。
盡管李凱不是王府的家奴,可是王府會定期到工廠查賬,所以這人倒也非常規矩。
當然,這也和這家工廠的產品有一定的關系,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它一直生產諸如炮彈、盔甲、刀兵之類的軍需品,這些東西自然不能在市場上暢銷。
進入工廠后,李凱就指著大門西側一片新起的房屋說道。
“世子爺,您瞧這幾間房子是專門鑄造炮彈,旁邊那是化鐵爐,化鐵爐把廢鐵化成鐵水后,造成炮彈,再送到那邊進行退火韌化,然后再送到磨床上磨光鑄縫……”
為了提高炮彈的產量,工廠生產的炮彈都是用鐵模鑄造,但這導致炮彈都是白口生鐵,而為了解決彈體上腰間鑄縫,需一道打磨工藝,這將白口生鐵鑄經過退火韌化,增加鑄鐵韌性,讓鑄件可以進行切削、打磨加工。鑄鐵韌化技術倒也不復雜,只不過是廠里增加一個悶燒爐的事情。
雖然看似增加了生產難度,但因為磨床用的是水力驅動,成本增加的非常有限。相比于成本的增加,光滑的炮彈射程更遠、精度更高,這種成本的增加無疑是值得的。
對此朱國強自然非常高興,畢竟,這種“半流水線”生產在此之前并不存在,廠里的工匠們倒是挺會改進生產工序的。
“這種連續生產,是咱們自己研究出來的?”
李凱回道:
“世子爺,是廠子里的工匠們自己瞎琢磨的,比過去分在各個車間里制造提高了產量不說,而且還降低了成本,小的算過,就是車間與車間之間的轉運,也需要工人的工錢、車錢,瞧著不起眼,可能也省出些銀子。”
“降低生產成本,有時候就在細節中。”
“可不是這個道理!”
李凱感嘆道。
“后來幾個人瞧著我給提這個建議的工匠賞了幾兩銀子,他們就在那里瞎琢磨了一陣,愣是又找出了一些地方,稍微改動了一下,產量提高了不少不說,一個月還能省下上百兩銀子……”
“居然有這樣事啊!”
朱國強忍不住驚訝道。
“李主事,你注意一下,把這些改進的工序都記下來,然后整理出來,往后咱們辦廠也有個參照。”
盯著這個名義上是工廠,實際上不過就是個作坊的地方,朱國強的心里忍不住想到,或許這種改進,就是從作坊到工場,再到工廠的過程吧!
甚至工業革命也是在這個過程中顯露出萌芽的。感嘆之余,朱國強倒也沒有忘記正事,在工廠看了一圈后,進入李凱的辦公室內,朱國強命人拿來一個紙筒,從筒中倒出了圖紙,然后說道。
“我這次過來,有幾件事要和你說一下。”
“世子爺只管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