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時,李凱眼睛盯著紙筒,心里尋思著,估計又要造什么新鮮玩意吧。
“第一件事呢,是你最近從廠子里選一百個熟練的工人,各種工人都需要,我準備在旅順那邊辦個更大的廠子,需要帶過去一些工人。”
盡管在旅順那邊解救的百姓中有不少工匠,但是這邊的工人已經習慣了水力化的生產,帶他們過去可以加快新工廠的投產速度。
對此李凱當然不會反對的,畢竟整個廠子都是世子爺的。
“還有一件事,就是往后很多軍需品的生產都會轉向新廠生產,所以你這邊呢?就需要新產品!”
“新產品?”
看著世子爺展開圖紙,李凱疑惑道。
“世子爺,這是什么?”
“壓水井!”
朱國強笑著說道。
今年山東以及北五省的大旱就像一個心病似的壓在他的心頭,僅僅只是靠豌豆吊命,并不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在另一邊的時候,他特意查閱了很多抗旱方式的資料,現代社會抗旱都是采用深層機井。可這不僅需要鉆井機鉆井,還需要抽水機抽水。在崇禎十三年的大明,顯然不太現實。
所以,在查閱了許多資料后,最終他選擇了壓水井,那種在21世紀前于農村極為常見的水井。
相比于機井,壓水井只需要鑄鐵造的活塞水井和深入地下的水管,就可以通過活塞運動從十米深的地下提水。盡管人力壓水井出水有限,但是在**十年代,壓水井經常被用于臨時應急抗旱,它的結構更為簡單,不過只是用生鐵鑄造,再加上幾片牛皮而已。
有了它至少可以讓一些百姓能夠在這樣的大旱之年里,壓出些水,澆上幾畝地,維持最起碼的生計。
“這,這是井?壓水井是什么井?”
李凱驚訝的看著圖紙,疑惑道。
“世子爺,這可是鐵的啊,這有鐵井嗎?”
“過去沒有,現在有了!”
朱國強笑著說道。
“從現在開始,廠子里要盡量多生產這種井頭,至于怎么樣出水,這個回頭我會給你一些資料,等生產出來之后,除了第一批送到旅順外,其他的。我盡量推銷出去,回頭我會和宋巡撫那邊打個招呼,有時候官府那邊會全力配合的,畢竟這關系到千百萬人的生計,”
對于官府來說這樣的可以抗旱東西,自然是多多益善。無論效果如何,只要能夠用,他們肯定會樂意配合推廣的。
當然,生產制造這樣的壓水井需要很多的鐵料,唯一慶幸的是,明代的鐵價不貴,哪怕是不能家家戶戶不安上這種壓水井,只要有一戶按的,總能就一戶人家。
在這樣的大旱之年,壓水井可就是救命的井!
現在沒有造出實物,也沒有打出井來,他們肯定會有所懷疑,但是,朱國強相信,等到他們看到壓水井里源源不斷壓出來的水后,就不會再有任何懷疑。
當然,無論是推廣也好,打井也罷都需要一定的技術。但想要推廣到全國,更需要的是產能僅僅只是靠這么一家工廠的產量遠遠不能滿足全國的需要。
“回頭再印幾本書,把這個壓水井推廣出去!讓各地自己組織鑄造壓水井,能救一個人是一個人吧。”
朱國強在心里自言自語道,當然,他并不知道自己的這個決定,會給大明來什么樣的改變,但是至少可以救很多人。
心里這么想著,朱國強又一次來到了王陵附近的莊子,不過只是剛靠近莊子,就聽到那邊傳來的陣陣讀書聲,那是養濟院里的孩子們在讀書……
聽著朗朗的讀書聲。朱國強的身上不禁露出一絲笑容。
“要讓他們也跟著做好準備,一起去旅順,畢竟,他們才是未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