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井費時費工,井價高昂,且大旱井中無水,本就是長有之事,難道各位忘這兩年我河南各地的大旱了嗎?”
提及家鄉的大旱,眾人無不是一陣啞然,聞言董明寬就道。
“可是德世子的壓水井,卻全無此憂,我聽說,山東今年也是百天無雨,可以壓水井卻水流不斷!”
“是啊,更要緊的是,聽說那壓水井打起井來,只要幾個人用一個多時辰就能打出一口井來!”
“是極、是極,聽說那井每口成井不過區區幾兩銀子!”
“啊,這么便宜,到底是真的假的?”
在幾乎每一個人看來,這樣的井對全天下的百姓來說,自然是件大好事,尤其是現在各地動輒百天無雨的大旱之年來說,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尤其是對于河南這樣已經遭遇了幾年大旱困擾的北方省份來說,壓水井可以一掃舊井的弊端,即便是久旱也能正常使用,這豈不是可以活民百萬的大好事。
或許這些讀書人出身各有不同,有豪富之家,也有尋常百姓之家,可讀書人總都是講究“耕讀傳家”,即便是豪富之家,家里有良田數萬畝,地里旱得顆粒無收,他們同樣也收不到糧食。當然,他們之中還有不少人出身寒門,他們更需要壓水井,畢竟,家里的地大旱之年沒有了收成,到時候餓死的必定還有他們的家人。如此一來,大家伙自然對這樣的事情頗為上心。
要是那壓水井,真能從地下壓出黃泉水,豈不是意味著,即便是大旱之年,他們也能正常收租,有收成?
這是何等的大好事?
要知道在大旱之年,他們即便是強行收租,到最后也是逼著佃農逃離,淪為流民,一斗糧食收不到不說,要是佃農都淪為流民,流散四方,會引起民亂,到時候流民化為匪盜,襲擾鄉間,哄搶士紳之家殺人搶糧不說,就是佃農大量流失,來年風調雨順時,誰去給他們種田?
沒有人種田那些田就是無用的廢物。
可要是那壓水井能在大旱時,能正常從地下汲水,從此之后就再不用擔心大旱了,至于他們這些當主家的,自然也就能正常收租了!
“聽說,德世子為了這個什么“壓水井”,于作坊里不眠不休數十天,才大幅改進了工藝,制出了這種壓水鐵井。”
“鐵井?”
“對,就是鐵井,水是鐵井從地下汲取上來的。”
“以鐵井從地下汲水,真是讓人匪夷所思。造出了如此奇井,天下百姓必定可以從中受益,不過,現在卻只有山東一地百姓能用,實在是可惜至極。可惜,可惜……”
就在他們說著可惜的時候,不知是誰指著門邊說道。
“咦,那不是濟南李松嘛,快請李松來說說那鐵井的模樣。”
原本被友人邀請著來河南會館聚會的李松,剛一進門,就被人邀圍著,請他介紹“壓水井”,尤其是當得知他見過壓水井時,更是焦急的問道。
“李兄……這壓水井到底是什么模樣?好不好用?”
“確實好用,只要有人壓井,就可以源源不斷出水,我山東父老可謂是受益匪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