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說話間,為了表示恭敬,甚至特意朝著家鄉的方向雙手揖道。
“多虧了世子造井,今年山東不少地方,必定可以安度旱年。”
“哎呀,山東百姓有福啊,有福啊……”
在旁人稱贊時,忽然有人在一旁說道。
“這樣的好東西,世子爺又豈會讓山東一地獨享,我聽說世子爺早就讓書坊印出了《壓水井法》一書,將此井分行天下,只要各地依照井法一書鑄井、打井,就能制出這樣的水井來!”
“啊,世子爺居然把井法印成書了,要是如此,這對我大明簡直就是天大的好事啊!”
“是啊,是啊!明兒,我們就去書坊去看看,要是有書的話,就把書送回家中,囑咐家人按井法制井……”
“哎呀,告辭,告辭,小弟先行一步……”
原本正和大家伙聊著天的士子,突然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匆匆起身離開了,其它人見狀,詫異之余,才想到,那些書總歸有限,萬一要是書讓別人買走了,那可怎么辦?
這書可不僅僅是書,那是既是能救百姓于水火的井,同樣也是名望!
更是財富啊!
眾人一想那里還有心情吃喝,無不紛紛起身告辭,匆匆朝著趕去……
區區一冊書,對于這些云集與京城士人來說,意味著太多的東西,就得到這么一本書,他們無不是想盡一切辦法,哪怕是足足有幾千冊,可是最后依然不夠用,最后這樣一本書居然被炒到了幾十兩銀子一本。
對于方以智來說,當然不在乎這么一點銀子,花了高價買了一本后,他就呆在房間里看了起來。研究了幾天之后,越研究,她就越發覺得這種壓水井的設計極為巧妙,不禁感慨道:
“這壓水井可真是巧奪天工,設計的也是極為精巧,用一根毛竹入地就能從三丈半深的地下抽水,實在是匪夷所思!最重量的還是打那種水井實在是便宜的很。”
“確實如此,壓水井便宜的很,只要把鐵桿插入地下就行,需要井匠挖井就能打出3丈多深的深井,電視大旱之年也不需要擔心井干,這再次救人性命的寶貝啊,”
感嘆之余,孫之潔又說到。
“這兩天我考慮了一下,于其埋身功名不如去遼東報效,世子爺確實是我大明難得一見的賢藩,我想入他幕府,報國仇家恨!”
好友的話讓方以智頓時一陣啞然,孫之潔是孫承宗的孫子,崇禎十一,東虜進攻高陽,孫承宗率領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城破后自縊而死,孫家幾乎滿門盡死,只有區區幾人因為在外地活了下來。
其實,方家和東虜也有家仇啊!
“我也有此意,這功名不要也罷。”
方以智哈哈笑道。其實,他一直在考慮這件事,多年來一直憂心國事的方以智,同樣一直關注著那位世子爺,雖然錯過了當初投奔他的機會,可現在去也不晚。現在有人同去豈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