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端坐于車內的周遇吉,孫可為走到車前,然后說道。
“我軍已經抵達京城,破城就在這一兩日了。”
坐于車中的周遇吉聞言,睜開眼睛,然后又閉了眼睛。
“我知道,你想一心求死,自從被俘以來,你一直食水不進,一心求死,可這樣死了,又有何用?”
看著絕食數日后氣息虛弱的周遇吉,孫可為勸說道,
“即便是你絕食而亡,大明總歸也是亡了。”
“國破家亡,臣理應盡忠!”
周遇吉靜靜的說道,隨后他睜開眼睛,盯著孫可為道。
“你孫可為明明是讀書人出身,可卻甘愿從賊,如此,將來又以何面目面對先人?”
面對周遇吉的指責,孫可為倒也不氣,他只是看了看周遇吉,然后坐在那說道。
“這幾年,我于大順營中,為其出謀劃策,看似大順能成就這番功業,與我脫不開關系,可是實際上,我不過只是順勢而為,要是朝廷能于河南等于賑濟難民,安置流民,李闖又怎么可能崛起?大明又何至于會如此?”
就像是與老朋友聊天似的,孫可為坐在那,與周遇吉聊了起來。
“周將軍,你說,要是當時在寧武關,你麾下要是有一萬人馬,李闖又豈能攻得下寧武關?可為何寧武關沒有援軍?”
“朝廷無兵可派。”
“朝廷為何無兵可派?遼東有幾十萬精銳邊軍,周總兵,為什么連區區幾千人都派不出來?”
孫可為的反問,讓周遇吉心嘆一聲,卻沒有說話。
“有人建議調遼兵,可有言官稱如此必定會讓平虜大將軍坐大,都到了這個時候,他們的眼里看到的是什么?還是防犯自己人,平虜大將軍要想篡位,又何必等到現在?”
冷笑之余,孫可為繼續說道。
“要是早日調大將軍勤王,又何至于如此?甚至就連崇禎自己,大臣建議其南幸南京,結果言官一反對,他也就作罷了,現在想起調天下兵馬勤王了?可來得急嗎?如此種種,這天下怎么可能不丟?”
坐于囚車里的周遇吉有些詫異的看著這位賊寇的丞相,他能夠感受到其話語中的怒氣,這種怒氣與不滿,大都是針對崇禎,針對朝廷。
“大明的江山,就是葬送在他們這些人的手里……”
頓了頓,孫可為盯著周遇吉說道。
“周將軍為這樣的人送了性命,值得嗎?”
“孫賊,你休想動我心志,周家世受國恩,絕對不會背主降賊,任你說得天花亂墜,周某人也絕不會降賊的!”
面對周遇吉的回答,孫可為只是長嘆口氣,而后便說道。
“好吧,人各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