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死了!”
沒有絲毫的恭敬可言,可對此孫思勤也不覺得有異,點頭道。
“是的。”
“他死的正是時候,”
張克儉笑道。
“多爾袞是大明與蒙古之間所有問題的關鍵,過去我們一直不愿意和蒙古關系正常化,就是因為多爾袞,他欠了大明太多的血債,這血債直接影響到蒙古與大明的關系。”
“確實如此,其實,修整與大明的關系,維護友邦之誼,一直是蒙古上下的共同心愿!現在大汗駕崩,正是修整與友邦舊怨的大好時機!”
這個大學士實在太有趣了,張克儉笑道。
“那你也應該知道,大明百姓能記得住多爾袞的名字,同樣也能記得住誰是他的兒子!”
張克儉的話,讓孫思勤的一愣,他瞬間就明白了。
這位正使的意思就是大明不接受太子爺繼承大汗之位了,為啥?因為他是多爾袞的兒子啊!
就這么簡單,所以他不能當大汗。
“這……”
大明這是什么意思?
難道他們是想……是想讓其它人的當蒙古大汗?
“作為友邦,大明以為蒙古大汗的位置,應該由一個不欠大明任何血債的人繼承,如此才能讓兩國關系放眼未來,不至于為舊時恩怨影響,你覺得呢?”
張克儉只差沒有直接指名是誰了,不過對此,孫思勤倒也沒有堅持,而是立即回答說:
“請使君放心,我們知道應該怎么做,蒙古最看重的就是與友邦的關系,我們會千方百計的維持這一關系,但是太子爺正在從莫斯科過來,他畢竟是沙皇的皇夫。”
張克儉頓時會意。
就是說,他們會想辦法去讓大明滿意。
但是,他們目前還不知道應該怎么做,畢竟,多爾袞是有兒子的,蒙古是有太子爺的,可是為了維持與大明的關系,他們肯定會想一些辦法的,只不過這個辦法,恐怕就不是說說那么簡單了。
畢竟,太子爺不僅是蒙古的太子,而且沙皇的皇夫,換句話來說,他們是要考慮羅剎那邊的態度。
“你放心,無論是誰,只要是沒有舊怨,大明總會支持他的!”
支持另一個大汗?
實質上張克儉之所以來找孫思勤,就是因為這家伙,壓根就不是多蘭的人,在蒙古的朝廷之中也是派系勢力的。王公大臣們山頭林立,不是所有人都會支持多蘭,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他們所有人都不希望看到大明撕毀條約進攻蒙古。
所以,相比之下,他們真心希望能夠與大明和和睦睦的相處下去。因為只有如此,他們才能維持自己的榮華富貴。
而這也是張克儉相信自己能成功的原因,因為他拋出來的是對方絕對不愿意放過的誘餌——交好大明!
就這樣。
他們兩個,在多爾袞死去的當天,就心照不宣,達成了一個密約。
當天,在張克儉離開之后,孫思勤并沒有立即回宮,而是招來了幾位大學士,把明使的意思告訴了他們,其它的兩位大學士,也都是一陣沉默。
他們不能不沉默啊。
換道理來說,父死子繼,這是道理。
可是現在大明那邊告訴他們——他們不喜歡多蘭,怎么辦?
要是得罪大明,要么就得換人。換人,換誰合適呢?雖說朝中有那么那幾個王爺,可他們之中,誰又適合當這個大汗呢?
準確的來說,那個人能讓大明那邊滿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