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齊地,自少皞時代至戰國,歷經了數個主人。
左傳有“昔爽鳩氏始居此地,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大公因之。”
爽鳩氏季荝逢伯陵蒲姑氏呂尚,而后屬于田氏。而在這些部族的統治時期,很可能也都稱之為“齊”,至少商代是稱之為“齊”的,故山海經有“北齊之國”,而殷墟甲骨卜辭也有關于“齊”的記載。
顯然,無論是姜齊還是田齊,這個“齊”都是繼承來的。秦漢之后,仍有多個政權以“齊”為國號,這種現象在中國古代是普遍存在的,這其實是一個傳統,屬于部族間的文化傳承,故而每個朝代都會有一個國號。
這就是為什么,黃帝、炎帝名號那么多,他們才是真的屬于征服者。
初代黃帝可能只是有熊國君,后來某一代占據了軒轅氏的領地,把古軒轅氏滅亡了,就叫軒轅氏了。
炎帝更猛,歷史悠久漫長,神農氏、魁隗氏、連山氏、烈山氏、朱襄氏他的后裔還有祝融、共工、后土、夸父
我有一篇番外,說炎帝是神農氏,很多本章說跟我科普,說神農氏和炎帝不是一個人。
我當然知道不是一個人。
史記五帝本紀先是提及神農世衰,神農氏弗能征,而后又提及炎帝欲侵陵諸侯。
若是一人,完全自相矛盾了。弗能征,就是說神農氏沒有能力征伐,而炎帝侵陵諸侯,就是說他到處打別的部落。
神農氏和炎帝,不僅不是同一個人,它甚至都不是同一類稱號。
炎帝是同一家人世代承襲的巫王稱號,神農氏則是地區稱號,或者國號,王朝名號。
伏羲氏沒,神農氏作,指的是上古伏羲氏統治天下,傳到某一代沒落了,神農氏崛起稱霸天下。
所以才有所謂神農世衰,這里是神農之世,指這個政權的世系衰落了。
故而才有炎帝,奪得了神農世系。封禪那里也寫了,先是伏羲封禪,然后神農封禪,隨后就是炎帝封禪,再后為黃帝封禪。
這就是四個政權的王朝興衰。
說炎帝是神農氏,也沒有問題,某一代炎帝他應該是全盤接收了神農氏的土地與人民,把前者徹底滅亡了。
這就是為何,姜姓部族明明來自于羌族,我卻把他解讀到泰山,便是姜姓部族屬于強勢文化,曾占據過山東。山海經里寫了炎帝之女娃,游于東海,這就不是個只困守于西部的部落。
周人先是炎帝的小弟叫昆侖,后來西遷改叫豳,再后來又占據了周塬改叫周。
而山海圖,可能是周人內部的巫史記錄,至少其中一部分是,所以存在周王室的藏書中。
很多人都看了,陸續有人把它文字描述下來,到了戰國時,這才成書。
如此一來,西王母是誰,也就很明顯了,她就是周人的老祖母姜嫄,某一代炎帝的親戚,周人始祖后稷的母親。
山海經記載西王母,司天厲及五殘。也就是司掌天厲星和五殘星,這是死后封神了。
神職雖然不咋地,和太陽神羲和,北極神禺強,南極神祝融等大神相比,就是個小天神。
可這樣的小天神,卻在山海經里鼎鼎有名,著重描述,并從周朝開始神化,地位莫名的很高。
如果山海圖是周人畫的,那就說得通了對于自己的昆侖墟,和始祖王母,那當然描述得詳細。
尤其是這個稱呼西王母。
有一種說法是,商人的始祖母簡狄,被叫做東母。周人的始祖母姜嫄,被叫做西母。
山海經戰國成書,當時王還是周人,稱姜嫄為西王母,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