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也有全國版本的昆侖解讀,繼而蒼梧之野在湖南,昆侖在黃河上游的黃土高原,這只能單獨開一篇去說。
這個散落四方的部族,是不是炎帝我不確定。
但炎帝部族的確也傳播到了各地,有很多后裔分散各處,基本遍布全國。關于炎帝世系,我之后單獨寫。炎帝世系對華夏文明的形成,比黃帝大多了。
這里說回昆侖流沙、赤水、黑水,就已經能定位昆侖了。
大清河什么的,其實都不需要。
在大清河北部緊靠著一座山脈,它夾在泗水與赤水之間,且北邊還有黃河。
這只有一種可能,泰山
泰山毫無疑問是大山,它是東方第一高山,自古就稱其峻極于天
從上古開始,泰山的地位就至高無上,與上天、天帝、昊天相關聯,正是帝之下都。
它是自古歷朝歷代的天子與百姓所崇拜祭祀的神山。無論是秦始皇還是漢武帝,都封禪過。只要一談封禪祭天,就得說泰山,那是文化定義中,與天最接近的地方,是通天之地。
管子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虙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亭亭顓頊封泰山,禪云云帝嚳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稽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禪。
整個中華文化圈,古國林立,氏族遍布,其中大多數都以泰山為圣山。
或者說,凡是以泰山為圣山的氏族,就算是華夏文明。
而最初奠定這種文化因子的族群,我相信一定是生活在泰山腳下的。
昆侖在泰山,是學界的論調之一。
如果昆侖是泰山,完全說得通。
如果不是,也沒關系,因為很多線索,確實都指向昆侖位于大西北。
所以另一種解釋是,昆侖在黃土高原,那里也是仰韶文化的核心區。同時因為水土流失,也確實有流沙。
總之我基本可以斷定,昆侖只會在這兩個地方。
泰山或者黃土高原。
非要說第三個選項,那就是昆侖族原本在泰山,后來因為變故,遷徙到了大西北成了西戎。
如果是第三種可能,那么這個族,我懷疑是周人。也就是后來滅商的那個小周。
周人的始祖是姜嫄,姬姓來源于姜姓,這有專門的學者論證過,我就不廢話了。
詩大雅生民載“厥初生民,時維姜嫄。”姜嫄是周人的老祖母,生下了周人的始祖棄,也就是后稷,后稷與南方的后土,合為社稷二神。
我猜測,注意是猜測假設炎帝曾占領山東,那么炎帝族裔后來散落遷徙各地,周人就從泰山遷徙到了關中。
甲骨文里,周是個地名,武乙時期曾伐了一個周方國,那個周不是后來的姬周。
姬周是因太王所居周塬,因號曰周。在遷徙岐山周塬之前,姬姓部落名稱為“豳”。
所以不變的只有姓,氏族名其實是經常變的。
某姓部落,占據了某地,就會繼承當地的氏,相當于繼承了爵位似的。猶如哈布斯堡既是西班牙國王,也是奧地利國王,既是神圣羅馬的皇帝,也是荷蘭大公
中華也是一樣的情況,地名與氏族往往又構成一對多的關系,這是因為同一個地區往往會在不同時期歸屬于不同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