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先征求你的同意,你的發言有可能會被制成錄像帶,然后在一些中學和高校之間傳播……”,安娜偏了偏頭,“你知道的,我們總是榜樣,也是目標,人們都在看著我們。”
像是圣和會聯盟院校每年的迎新會都會有很多人盯著,如果入學的新生中有什么特別的人物,就連電視臺都會全程轉播迎新會。
很多人把聯盟院校的迎新會看做是一個時間段內教育的風向標,同時也能夠給那些正面臨著命運抉擇的高中生們,給整個社會,提供一些方向上的幫助,以宣傳一種正能量的思想。
這種事基本上每年都會做,其實林奇當年也看過,他們被組織起來,在學校的放映廳里觀看了南方兩所聯盟學院的迎新會。
那時候他們都很激動,那些學生的言說也很激動人心,仿佛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夠克服所有的困難,仿佛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夠做到一些什么。
直到他和凱瑟琳認清了現實。
現在,他說的話也會成為一種風向標,這感覺挺神奇的,當然他也沒有理由拒絕。
安娜還想說點什么的時候,校長走了過來。
在這種大家都在的時候,安娜還是很有分寸的不會表現的那么強硬,也能說是過分,她主動提醒了一下林奇,然后到一旁忙著其他事情去了。
“聊聊?”,校長的態度和隨和,他沒辦法不隨和,剛才國會議員還給了林奇一張名片,他就算不想隨和,也必須隨和起來。
林奇微微頷首,兩人走到了一邊,“你的發言非常好,這是我聽過最有力量的發言……”
林奇掏出了一盒煙,他給了校長一根,兩個人就站在角落里抽著煙,其他人也不敢問,不敢管。
“我們都知道彩色的玻璃很好看,但玻璃就是玻璃,永遠都變不成寶石。”,林奇回答的話若有所指,他徐徐的吐了一口煙,彈了一下煙灰。
校長聽懂了,他笑的很開懷,“寶石再好,只有一小顆,但是玻璃能堆滿整個聯邦!”
其實他們都是在說教育問題,林奇的發言除了引起了一些學生的共鳴之外,其實這些發言并不“逆反”,反而非常的主旋律。
自由的精神,青春對自由的向往,這是始終都是聯邦人精神思想上的正確坐標。
而且今天的這場迎新會必然會宣傳出去,本來校長還覺得萬一林奇說的不好,就讓人想刪減一些——用剪刀剪掉膠片上不要的幀數,然后重新灌制。
畢竟年輕人,一個從社會底層爬起來的年輕人,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想要表現的特別一點,這其實挺正常的。
但沒想到他說的居然這么主旋律,這么符合社會的需求。
聯邦的教育體系很有意思,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真的做到了“上下統一”。
從小學開始,老師們都主要把學生們的注意力放在了興趣培養上,而不是學習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