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們真的能找到金礦,金礦帶來的收益,是否能夠滿足金券的這種高回報率?”
兩名金融專家顯然在上節目之前是做過功課的,其中一人搖了搖頭,他隨手拿起了一份文件,展示給攝像機,同時電視屏幕切到了另外一個鏡頭,文件完整的出現在屏幕上,且十分的清晰。
上面羅列了很多的數據,同時畫外還有專家的解釋,“這是去年全世界最知名的一些金融對沖基金的回報率,其中最高的不過百分之十六,拜勒聯邦回報率最高的基金會也只給出了百分之十三。”
“而我們自己,所有基金會和相關組織,給出的最高的回報率,也只有百分之十二。”
“這些都是可靠的,正規的金融機構,并且其中有些機構的創始人或經營者曾經都在歷史上留下過自己的名字。”
“這些專業的人士都給不出那么高的回報率,為什么……”,畫面切回到了演播室里,專家臉上出現了一抹嘲弄,“為什么一個沒有上過大學的外國人,能夠給出百分之九十六的年回報率?”
“最有意思的是,還有很多人相信了這種說法!”,他的聲音很夸張,就像是在說“這都他媽的有人信,你們有腦子嗎”一樣。
鏡頭很快給了另外一位專家,那名專家接著說道,“我們再說說金礦的效益問題。”
“截止上周最后一個交易日黃金收盤價僅為二十二夫拉一盎司,每噸的價格為七十七萬夫拉。”
“看上去這個價格很美好,但是我們要明確一個重要的要素,提煉一噸的高純度黃金不僅需要時間,還需要各種成本。”
“目前我們能找到的一些數據中給了我們一個簡單的數字,在普通的金礦中,每一噸礦石可以提供不到十克的黃金。”
“我們按照十克黃金計算,也就是……差不多八塊錢左右。”
“但是挖出一噸的礦石,并且粉碎然后篩選出含有金子的部分再進行粉碎和熔煉,我們的企業大概要為此付出三塊錢到四塊錢的成本,其中包括了運輸。”
“我們這里有一份并不準確的表格,不準確并不是說它多了,而是說這個數字比實際數字要少得多,因為還有很多人沒有登記,以及有些人不愿意說出自己真實持有的金券數量。”
第二名專家拿出了一份表格,鏡頭再次切換,“目前我們所知的,第一期金券的購買數量超過了一千萬,具體超過多少,我們不是很清楚。”
“一千萬的百分之八就是八十萬,他們每個月至少要能提純三噸純金才能勉強維持支出,更別說什么利潤了。”
“可是金券并不只有一期,還有第二期,第三期,甚至我聽說第五期的銷售已經開始,并且非常的火爆。”
“至少上億規模的金券已經銷售一空,每個月他們就要支付給投資人最少八百萬的資金。”
“這要挖怎樣的金礦才能賺回這筆錢,天然的純金礦嗎?”
“當然,有可能圓融資本實際上已經有很多的金礦投入了使用,以及他們有足夠的儲備來做這件事,就像是他們說的,他們要做的是和大家一起賺錢,他們是在做善事。”
語言里的譏誚幾乎毫不掩飾的釋放出來,但不管是演播廳,還是電視機屏幕之前,都沒有人笑,人們都意識到這個東西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