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豪族的大臣們,見秦王火速拿下御史大夫,并徹查隴西郡豪族郡守。
不禁有種殺雞儆猴的感覺!
他們頗為憤怒!
大秦豪族兼并土地是常事。
歷代秦王即便知曉其中利害,但因數十豪族同氣連枝,共同進退,從來不敢拿豪族開刀。
說句難聽的,拿豪族開刀,就是動搖大秦穩定的根基。
沒想到,嬴政卻破了先例。
但是,豪族大臣們,敢怒不敢言。
秦王威嚴無比,且殺戮甚重。
若是沖撞他,說不定當場就要人頭落地。
頓時偌大的宮殿,寂靜無聲。
……
退朝后,嬴政留下了丞相與太尉二人。
“陛下,您真的準備對豪族們動手?”太尉蒙鶩憂心忡忡。
司馬懿倒是沒有流露什么情緒,依舊一臉淡然之色,負手而立。
嬴政搖了搖頭,一嘆道:
“太尉,寡人只是準備通過馬氏,敲打這些豪族,讓他們收斂一些。”
其實,他何嘗不想把這數十豪族一網打盡,從而將天下良田收歸國有。
讓耕者有其田,有田者得以飽腹。
天下再無餓死的饑民。
國庫稅負也能大幅度提升。
但是,現實情況不允許這么做。
大秦國內數十豪族,個個都養著私軍。
少則數千,多則一兩萬。
所有豪族私軍加在一起,總數超過十五萬,跟大秦王庭的正規軍比,兩者數量差距不超過五萬。
他們占據諸多良田沃土,富得流油。
豪族私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斗力比之正規軍絲毫不逞多讓。
贏氏先祖建立大秦,正是借助了豪族私軍的力量與錢糧。
當然,那時天下豪族私軍并沒有這么多。
只是后來,隨著各大豪族兼并的沃土良田越來越多,錢糧也越來越多,養的私軍同樣大增。
他們之所以增擴私軍,是為了防止秦王室對他們下手。
有軍隊就有話語權,才能真正做到與朝廷分庭抗禮。
可以這么說,這些豪族在大秦等于是國中國。
外來攻擊有大秦王室發兵去抵御,他們便安心的趴伏在大秦身體上不斷吸血。
歷代秦王皆深知豪族之害,欲摧毀各大豪族。
但,沒有一任君王敢這樣做。
數十豪族同氣連枝,同進退,聯合在一起甚為可怕。
若是秦王庭與豪族全面開戰,只有一種結局——亡國!
想想這些,嬴政就殺心大動!
但他作為一國之君,考慮問題,必須要站在全局高度,不能憑借自己的情緒,沖動、肆意而為。
那不是一個英明君王,而是愚蠢莽夫!
若是嬴政現在,對國內豪族大打出手,即便他有上將軍白起、神魔司馬懿、鐵鷹銳士,也會元氣大傷。
首先,戰場是在大秦國內,而且,數十豪族分散在各郡,戰端一開,等于大秦境內處處是戰場。
戰火燒遍大秦,屆時定會將秦國的農業、商業全部摧毀,糧食顆粒無收,商賈不行貨物不通,民不聊生。
那時山東諸國、西面的犬戎,都會瘋狂的撲上來,撕碎大秦,分而食之。
秦國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還有就是,因為嬴政處理不當,造成大量無辜百姓死亡,國運值大減,甚至會使得系統解綁。
因此種種,嬴政只能暫時容忍這些吸血鬼存在。
等時機成熟了,定將徹底消滅之。
時機何時成熟?
等待吞并犬戎,訓練出大量重裝騎兵軍團之刻,便是滅三十六豪族之時。
有了大量重裝騎兵,嬴政便可以雷霆萬鈞之勢,秋風掃落葉般將不聽號令的三十六豪族消滅,將對國內影響降到最低。
秦國外部勢力,若來干預,定讓他們嘗嘗大秦鐵騎的威能。
不過,嬴政也不能再任由各大豪族,不斷做大。
這也正是,他欲要敲打馬氏的原因。
同時,亦是留下司馬懿與蒙鶩的目的,想讓他們想出一個對策,削弱各大豪族。
秦王向丞相與太尉,道明了心中所想。
蒙鶩高懸的心,才放下來。
他對豪族之害與危險,也是深有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