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魚游斗了一番,陸昔已經把魚拉扯到十米范圍,其中一人撈網準備好了,就等著魚到岸邊,給予精準致命的一擊。
費了老大的勁,陸昔才把魚扯到淺水區,待魚落網時一瞧,一條大青魚,120-130公分,體重估計30公斤朝上。
河里的魚和魚塘養的力氣上很大差別,這種魚的力氣遠比魚塘的魚大的多,別小瞧30公斤的魚,一般60公斤的成年男人都未必穩贏。
這兩個釣友興高采烈,問村里人借了卷尺和蛇皮袋和秤,122公分,36.4公斤,絕對能算河里的巨無霸。
各種角度的相片拍了許多,那兩人在眾目睽睽之下,竟把魚抬到河邊放生了,讓觀望的人目瞪口呆,這魚七十斤,賣的話起碼幾百元,這就給水沖走了?
陸昔笑了笑,這兩個小伙子有意思。
釣魚人的觀念和農村人觀念不同,前者圖個樂,后者滿足口腹之欲。或許是經歷不同,所以這兩人的行為在村里老人眼里是很敗家的,幾百元鈔票夠讓人一個月的菜錢都還有富余。
這兩名釣友也是對陸昔表示感謝,陸昔客氣了兩句,問道:“你們是專程過來釣魚的?”
那名身材纖細的小伙子說:“是的,我們都是市里大專的在校生,放暑假了,不想那么早回家,于是就約好出來釣魚了。”
“你們是怎么找到鷂子村的,這地方可偏僻。”陸昔問。
那小伙子說:“網上搜的,我們也是在貼吧里找到鷂子村,才過來的。”
“稻花香里說豐年?”
“你知道?”那小伙子問。
陸昔笑著頷首。這個貼吧是他創的,路維揚建議他建立個群或者貼吧,把鷂子村的美景都放到上面,他就給弄了個貼吧,沒想到竟還吸引了釣友垂釣。
得知陸昔就是吧主,那名叫作“張洋”的小伙子驚訝地說了好幾遍緣分。陸昔說:“能在網絡上接觸再到認識,的確是緣分。對了,加個扣扣吧,以后你們再來鷂子村給我打電話。”
兩人打了告辭,興致還不錯,盡管這條大魚不是他們親手釣上,卻也感同身受。眼瞅著他們離開了,五爺就嘖嘖說了,“七十幾斤的青魚說放就放了,城里人心可真大。”
陸昔笑著,說道:“五爺,人心里可不是這么想的。殺雞取卵、竭澤而漁,這是不可取的。”
“說人話。”五爺虎目一瞪,拽什么亂七八糟的。
好一番解釋,五爺才弄明白,于是哼哼道:“傻不傻,把這條河比作老母雞,就是錯誤的。莫說倆人釣魚,就是千百人,河里的魚也釣不完。不過這倆小子也不賴。”
陸昔口舌都干了,五爺對兩人的做派才稍稍松口,這么大的魚那也要好十年才長成,不容易,真不容易。陸昔話題一轉,問道:“五爺,您的身子骨可硬氣?前段時候見您還拄著拐杖呢。”
五爺炫耀似的拍拍腿腳,樂呵呵地說:“能有什么問題。前幾天連日下雨,那滋味痛不欲生,我都以為熬不過去,哪成想這才幾天,就全好了。”
陸昔眼珠子一動,道:“五爺,我那家里給整了一大瓶靈芝藥酒,聽說對這個活血化瘀、傷筋動骨很有效果,我給您弄一小瓶拿回去慢慢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