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吃罷早朝,陸德廣、陸德業二老就尋上門,不是為了游客的事,而是之前說的那些關于種植田七、模糊和其他項目。
眼瞅著把鷂子村打造成旅游風景區的事眉目舒展,二老心花怒放,想著趁早把這事敲定了,以免其他的事再給耽擱了。
“十九爺,二十一爺,你們怎么來了?”陸昔不由驚訝地問,雖然這個問題明知故問了。
陸德廣就道:“你個熊孩子,我們怎么就不能來了?這來是跟你說事,那陣你說的那幾個項目,我問了村子里大部分人,一些人表示贊同,一些人暫時觀望,現在能確定下來的有六戶,你給琢磨琢磨搞什么項目合適。”
說著,老爺子送來一張寫著那些家庭的情況的A4紙,陸昔給看了兩眼,還挺詳細,包括家里的人口和預備資金都寫了。
唯一讓陸昔感到頭疼的是六戶家庭中有陸正霆。
陸昔指著名單上的陸正霆三個字,問:“十九爺,大哥的名字是大嫂代寫的吧?”
陸德廣說:“沒錯,不過我親自給陸正霆打過電話,他同意了。”
陸昔就說:“大爺家什么情況你們比我更清楚,要是真折本了,大嫂可不是這么好說話的。”
陸德廣給打包票,“你且放寬心,這些事我幫你解決。要是她真找上門,我給你說理。”
目前,能讓鷂子村人經營的項目不多,以鷂子村的地勢條件,陸昔給指了兩條道,一條是種植香菇,另一條則是養殖野鴨。
陸昔給黃永琪打電話,請他幫忙物色一位指導員,第二天人就到鷂子村了,還是黃永琪親自送來的。那名指導員叫魏江河,高高大大的漢子,臉上小麥膚色顏色很深,碳烤的似的。
魏江河和陸昔交談,問:“就是你想要種植香菇?”
陸昔擺手道:“不是,我是作為鷂子村的代表,種植香菇的另有其人,我就是一牽頭的。”
魏江河微微點頭,問道:“那你們村是打算以哪種種植方式,露天還是大棚?”
陸昔答道:“露天。”
于是,在陸昔的指引下,魏江河實地考察了準備拿來種植香菇的幾處荒地,抓了一把泥土,說道:“行吧,這段時間我會幫助鷂子村的農戶,教導他們手把手種植香菇,跟蹤香菇的種植情況。”
接下來的幾天,魏江河都在鷂子村,幫著那幾戶人建立香菇種植基地,陸昔基本上每天都過去看一眼。
第三天,路維揚一行人告辭了,他們一部分人是請假陪孩子玩耍過暑假的,現在也玩的差不多了。其中一部分人在陸風的養雞場買了些山雞回去,還有一些人要了鳙魚和甲魚,可把陸風和陸國慶樂開了花。
陸昔陪著魏江河跟著學習種植香菇的技術,他在魏江河心目中完全就是個無業游民,要不是黃永琪提了一嘴,魏江河都還不知道陸昔的職業。
陸德廣為了鷂子村的事沒少奔走,比如陸風養雞場的補貼和接下來的一系列項目的補貼。鷂子村乃至青山鎮都只算小地方,創業是有一些補貼的,或許不多,但也能讓農民的資金回流。
為此,陸母幾番嘮叨。
院子外一陣吵鬧,陸母往門口一走,回頭卻驚嚇言語中顫抖地說:“陸昔,陸昔,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