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話,走到了那座空院子,按照她的設計,四方大磨已經在院子里放好了,墻角還有一個驢棚,養了四頭驢,這是準備著磨豆子的。另有一間大屋,里面有著八孔的連鍋灶,還有兩摞蒸籠。
“不錯,我在鐵匠鋪訂的東西都送來了嗎?”
她設計了旋轉的螺桿,用帶眼的大圓筒罩了,再使絞輪轉動起來,利用圓盤將油擠壓出來,這杠桿原理利用好了,可是很省力的。
今天,她要讓大家都看到,如何從豆子里將油榨出來,
劉松跑的氣喘吁吁,從外面領來了四個人,小姐說了,這里也不一定都用男勞力,一些青年女子也行,她們雖然力弱,可蒸豆子這些事都能勝任,也心細一些。
來的是兩對夫妻,都是二十多歲,正是身強力壯的時候。卿娘指揮著先去稱量了豆子,這些豆子都是洗凈晾干的,準備工作做的不錯。
沈、秦兩位也跟到了這邊,小小姐說了,豆油的銷售要交給他們呢,所以這制造過程,他們也得會呀。
“這個豆子不需要磨太細,過一遍磨就行,你們看好了,像這種顆粒就行了。”她耐心的教著,每一步是否做到位,關系到以后出油多少?每個環節都不能忽視了。
尤其是上籠蒸的時間,絕對不能自由發揮,她做了幾十次,只有這個火候出油才是最多的,如果用本地大豆,能達到百分之十一,可如果用空間豆子,就能多四個點呢。
這次給劉松的種子全是空間出品,等地里的豆子熟了,一定比現在出油多。
白布將蒸好的豆渣包了起來,放進了那只大鐵桶里,沈叔和秦叔一人把著一只搖把,親自動手榨出了第一壇油。
當油脂從鐵桶的小眼里冒了出來,緩緩流入底下的小槽,順著口滴入壇中,那金黃的顏色真是漂亮啊,人人都激動起來,沒想到,豆子里面有這么多油啊。
第一批豆餅被拿了出來,壇子里已經有了大半壇,這邊他們繼續榨著,那邊卿娘帶著油去了廚房,她打算炸些麻葉出來,讓大家都嘗嘗。
“這些豆餅要保存好,咱們多買些小牛、小豬,給他們吃這個最好了,這叫做一條鏈產業。”
“是啊,養的牲口多了,咱地里的肥也就不缺了。”說完都哈哈大笑起來。
卿娘對于吃食從不吝嗇,跟劉松說了,飯必須給人吃夠,這出體力呢,每周再吃兩次肉,至于青菜瓜果,莊子里都種了,畢竟有個大菜園子呢。
“咱們今年種了豆子沒種糧,這天馬上要冷了,糧食一定的買夠了,要不,我明天去買,叫人給莊子送過來。”
在蘇家村收的糧食還在空間堆著呢,那些不知為何,進不了她的無限糧倉,可能不是空間出品吧。
文瑾跟著姐姐四處看著,興奮的東問西問,卿娘耐心的給他講解,這些作坊能有什么前景?預計能賺多少?擴展起來是個什么情況?小家伙幾乎聽入迷了,原來生意里面有這么多的智慧。
雖然這些都是庶務,等他長大了,即便是做了官,民生也該多了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