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研究人員將手指伸進了一臺打谷機,半截中指都被削掉了。
盡管這八名科研人員在進入“生物圈2號”之前,都受過了專業的訓練,但是他們卻并沒有預料到這種情況的發生。
實際上了,如果他們真正處于野外的自然環境之下,發生這種事情之后,他們也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順其自然”。
畢竟這是一次實驗,所以那名科研人員被送出去之后幾個小時處理傷口,“兩年內不得進出”的規定從一開始就被打破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八名科研人員發現,這種事情其實只是小事一樁,更大的事情發生了,因為他們的生命被威脅了。
造成這一個威脅的就是“生物圈2號”內部的氧氣含量開始下降。
這一現象首先就是造成了“生物圈2號”內部的海水變酸,導致很多動物死去,其中大部分都是脊椎動物。
然后所有的傳粉昆蟲開始死亡,而建筑物里隨處可見的黑乎乎的生,比如物蟑螂和螞蟻開始橫行無阻。
科研人員百思不得其解,因為“生物圈2號”內部的二氧化碳和氧氣循環,是經過許多次的驗證和設計的。
然而他們最終還是發現,原來種植莊稼的肥料里面微生物,以及建造建筑物的混凝土,會對大氣的成分產生嚴重的影響,而這些大家此前都是沒有想過的。
當然了,氧氣含量減少所帶來的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威脅了人類的生存。
如果“生物圈2號”是一個建立在火星上的基地,那么今天那八名勇士真的只會存在于教科書上和掛在墻上了。
1993年1月,當“生物圈2號”里面的氧氣含量已經從當初的21%下降到了14%的時候,八名研究人員都在苦苦支撐之時,外界開始決定對內部輸入氧氣。
盡管在圈內的八名科研人員基本上實現了自給自足,但是從科學實驗的角度來看,氧氣是一切生存的基礎,如果外界輸入氧氣的話,那么這個實驗已經基本上可以用失敗來告終了。
1993年6月26日,在頑強生存了一年零九個月之后,最初進去的八名科研人員,有七個選擇了走出“生物圈2號”,即便是距離當初約定的兩年時間只差了三個月。
1994年3月6日,由五男兩女組成的第二批居民,再度進入了“生物圈2號”,但是這一次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又失控了,所以他們只呆了十個月便是匆匆撤離。
至此“生物圈2號”就再也沒有人住進去過了。
后來從“人類的壯舉”再到“奢侈的科學”,其實當時的媒體風向轉變是非常快的。
甚至有很多人都開始反思,這樣一個昂貴的實驗,到底給人類帶來了什么。
其實還是有一點的。
比如說在圈內大氣層中的氧氣與二氧化碳比例的失調,就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