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人類也是知道了尋找新家園的道理,不僅漫長,而且還充滿了坎坷。
未來人類是要殖民太陽系,走出太陽系,面對星辰大海的,這樣的實驗是必須要做的,而且這個艱苦困難的過程中會有無數的挫折和犧牲。
更何況當時只有1.3萬平方米,換算下來也就20畝地,如今的蔬菜棚都有10畝一個的了。
然而這也是可以從另外一種程度來說明,也就是說連20畝地都管理不好,那么以后之殖民地球外面的時候,又要如何進行呢?
更何況面積不是越大越好,要考慮到生物圈建造的目的,并不是在地球上另起爐灶,而是在其他的星球上建立生態,考慮航天投送能力,任何物資都不能夠太多。
再加上對于大氣層面的研究報告,也是為后來的人類做出了啟發,單單是全球這么大的環境系統,往其中排放0.04%含量的二氧化碳,都會對起地球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所以“生物圈2號”最終失敗的結局,是一種必然,因為它根本就玩不轉。
葉凡從系統中兌換的維生系統,其實有很多方面也是跟這些息息相關,只不過這其中需要消耗龐大的電能。
其中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電解水來進行供養,以及利用核聚變的無限能源,帶來的強日光燈照射模擬太陽環境,維持植物的種植。
維生系統的思路,并不是去營造一個完整的生物圈,因為那樣太過于復雜而且成本太高非常的難以實現。
其最核心的思路就是能量向各種生存物資的高效轉化,例如電能介入的水循環,氧氣循環等,以及人造光源的高效農作物的栽培。
而未來的殖民基地,葉凡也是有過初步的打算。
畢竟失敗的先例在前邊,所以葉凡并不會采用構建生物圈的方式來進行維持,而是以核聚變的能源作為主要能量,維持生存物資的持續性。
然而葉凡卻并不甘心于此,因為冰冷的鋼筋鐵板之下的家園,并不是真正的家,只有擁有泥土,擁有天空和生態環境,才是一個真正的家園。
“生物圈計劃”葉凡必須要搞,不僅僅是按照前人的思路,而是利用自己兌換出來的維生系統,以及自己龐大的資金儲備以及科技水平,來制造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
這不僅僅是為了驗證人造生物圈的可行性,而是要在以后大唐科技走出地球之后,在外太空殖民的生存性。
“葉總,我講完了。”那名年輕人在說完之后,便是鞠了一躬,面帶忐忑的看著葉凡。
“你有團隊?”
“有,我們的夢想,是驗證在外太空環境中建造生物圈是否可行,只不過苦于沒有資金支持,所以我們也來這里砰砰運氣,看看是否能有投資人。”
“可以,明天帶著你的團隊,來大唐科技見我,給我一個你完整的項目方案,若是審核通過,
你們在資金方面不必有過多考慮,大唐科技會承包你們的研究費用,八十億應該夠了吧。”
葉凡摸著下巴沉思了一會兒,開口說道。
什么叫一擲千金,這哪里是一擲千金啊,這特么是一擲萬金都毫不為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