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如今的量子計算機并沒有量子芯片,而像是第一臺計算機一樣,采用了大量的晶體管來承擔數據的運算。
為什么區區上百個量子晶體管的算力,就比如今的超級服務器的算力還要大上數十倍?
其本質上的區別,就是因為量子芯片進行的是量子計算,數字集成電路芯片進行的是數字計算。
數字集成電路芯片中,由高低電平來代表二進制算法中的0和1,并通過由三極管,mos管構成的邏輯門進行洛基運算。
而量子芯片中需要完成的是量子計算,由兩個不同的量子態來代表量子算法中的0和1,其運算也需要有相應的量子邏輯門,與數字電路相比,可以進行疊加態運算以及疊加態儲存。
對于一個函數f(X),需要帶入100個X值來獲得100個結果,如果在經典計算中的話,需要算100刺,帶一次X就要計算一次。
但是在量子計算中,只需要計算一次就可以了。
由于量子計算的過程中,計算單元是由量子態構成的量子比特,所以所有的X值都是量子化的。
100個X值可以疊加成一個混合態,帶入到量子芯片中計算一次的話,就可以獲得100個結果的混合態,再經過相應的測量,就可以找到對應值的結果。
所以相應的疊加態存儲也就很好理解的,100個X值可以混成一個狀態進行儲存,并不需要100個儲存器,所以在運算效率方面,這也是量子計算機比一般的計算機要快上萬倍的原因。
每一個量子晶體管所發揮的效能,都是普通的電子晶體管的上千萬倍,所以僅僅一百多個量子晶體管,算力就比如今的頂級服務器要快幾十倍的緣故。
那么如果弄成量子芯片的話,那么一個芯片中集成上億個量子晶體管的話,那么這其中的算力又會達到何等恐怖的地步呢?
目前世界上也是制造出來了量子芯片,只不過因為工藝的問題,而且也沒法在一個芯片中集成量子晶體管,也沒有相應的軟件和算法進行支持,所以目前還并不能進行民用,而且也沒有普通的計算機那么厲害。
只不過還是有許多人往量子芯片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目前超導系統,半導體系統,量子阱系統,都有相應的量子芯片研究,正在往大規模繼承的方向進行探索。
目前基于超導約瑟夫森結體系的技術路線在當前階段走在了前面,但是近年來基于半導體的門控量子點技術發展迅速,所以除了大唐科技已經找到了量子計算機的正確道路之外,其他人對于量子計算到底會走哪種技術路線也沒有下任何的定論。
本源量子首席科學家,華夏科學技術大學郭國平教授自2010年主持連續承擔了我國“固態量子芯片”和“半導體量子芯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本源量子與華夏科技大學合作研發的第一代半導體而比特量子芯片-玄微,采用半導體量子點系統可以很好的結合以及利用現代半導體微電子制造工藝。
通過純電控的方式制備,操控與讀取量子比特更具穩定性,可以實現超快精確控制和長相干快操控編碼。
本源量子自主研發的第一代超導六比特量子芯片-夸父,具備高達99.7%的單量子邏輯門的保真度,與當前國際同類水平僅有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