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安四年,在暴風雨之前的小風雨中,公平的從每位諸侯、每個人的手中悄然溜走。
戰亂依舊是漢土各地的主旋律——曹劉聯盟vs袁紹、將軍府vs荊州,還有日常的蜀中vs漢中、關中諸侯混戰……
不過在各方諸侯核心幕僚的心里都明白,以及馬上所有人也都會知道,今年的“戰亂”,只是開胃小菜!
曹劉聯盟,只是在延津、白馬,以及最重要的官渡一帶布放,沿著黃河渡口結寨,以免袁紹長驅直入,同時徐州方向,從瑯邪郡出兵青州,打輸打贏不要緊,算是為曹操掩護側翼……
“聯軍”自來不可靠,這點是參加過十八路諸侯討董的曹操和劉備,都深有感觸的,故而雙方盡可能分開用兵。
青冀幽并,青州是袁紹的四州之地中,唯一在黃河南岸的一塊,位于黃河下游,屬于“幾”字形最右側勾起來的部分下面,大半是后世的山東半島……
袁紹以長子袁譚為青州刺史,經略青州之地——孔融原本任太守的北海郡,就是在青州,最后在袁譚的逼迫下不得不離開。
青州也的確大半都是袁譚打下來的,以袁譚又有戰功、又有長子的身份、手里還有青州,在這種情況下,袁紹居然還會產生以幼子袁尚為繼承人的念頭,也的確顯得很迷……
歷史上官渡之戰,曹操大獲全勝之后,除了殺死了袁紹這個對頭之外,真正的勢力擴張,其實僅僅是占據了大半青州,依舊沒有踏足河北,袁氏真正的大本營冀州,以及作為馬場的并州、幽州,幾乎沒有損傷。
只是袁尚和袁譚的內斗,耗盡了袁氏的根基,最終令河北徹底落入曹操之手。
此時徐州軍的任務,也正是擋住青州來的袁軍……
至于白馬、官渡一帶的正面戰場,曹操和袁紹還都在準備階段,今年還只是試探的交戰。
另外關中這兩年也格外熱鬧,李傕、郭汜雖然沒有如同歷史上那般,在建安四年就被部將斬殺、獻首朝廷,但這兩年勢力也格外衰弱,甚至在失去漢天子,而且關中持續饑荒的情況下,在董卓系的諸侯中,也已經沒有之前的威信。
繼火燒洛陽之后,長安也在西涼系諸侯的管轄下,漸漸淪為破敗之地……
按說關中不僅是之前秦國的龍興之地,在西漢時也被重點建設經營,而且在未來,也是無數王朝、強大割據的根基,然而李傕等涼州軍閥,從一開始就策略錯誤,將關中百姓當做一次性的消耗品,導致現在關中人口十不存一,徒有強軍而沒有任何戰略基礎。
而這兩年,以馬騰、韓遂為首的“新涼州派系”,在關中越發出彩。
曾經董卓還在涼州的時候,馬騰和韓遂算是“叛軍”勢力。
馬騰自稱是伏波將軍馬援之后,不過實際上不僅有一半羌族血統,而且平民出身,從小砍柴為生,后來涼州出現叛亂時,馬騰入伍從軍,但沒多久便反水從賊。
當時叛亂的主力,是狄道郡的人、還有羌人,不過那時候靈帝都還活著,羌人慫的一批,一開始是以狄道的王國為主,王國被廢之后,羌人在名義上以綁來的韓遂為主……
后來韓遂和馬騰一番操作之后,反而各自掌握了實權,在董卓入洛之后,成為了涼州的實際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