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承嗣在龍案一側寫書信之時,武則天又召見了右鷹揚衛大將軍王孝杰。
王孝杰體型雄壯,深有軍人的干練之風。之前因與吐蕃作戰戰敗被俘,后又釋放回大唐。按照唐律,王孝杰論罪當貶為庶民。
但還是武則天力排眾議,保住了王孝杰右鷹揚衛大將軍之職,準允他戴罪立功。太后的這份知遇之恩,王孝杰是刻骨銘心,也算是對武則天最忠心的名將。
武則天深深的望著王孝杰,問道,“王將軍,你認為,我大唐眼下再與吐蕃開戰,勝算幾何啊?”
王孝杰也不知太后深夜找他前來問到和吐蕃開戰的勝算,是不是有什么奇思妙想,又想和吐蕃開戰。
王孝杰是自家人知自家事,如實的說道,“太后,非臣長吐蕃志氣,大唐連遭吐蕃重創,士氣低落,絕不宜開戰!”
武則天又問道,“那你認為何時能再與吐蕃開戰?”
王孝杰沉吟道,“太后,已故大將軍裴行儉曾言,欽陵當政,不可圖也。臣認同裴行儉的判斷,論欽陵當政一日,大唐還是該以外交斡旋為主,靜待吐蕃生變。”
武則天嘴角微微上揚,淡淡的道,“王將軍,哀家也認同你的說法。但,圣上卻叫嚷著和吐蕃開戰,在長安和吐蕃使團大動干戈,甚至還威脅要將吐蕃使團做成人肉干。如今,吐蕃使團的論弓仁也叫囂著要和大唐開戰。哀家對軍事不甚精通,王將軍,你是什么想法?”
皇帝叫囂著和吐蕃開戰,就是不知天高地厚,攤上個這么昏庸的皇帝,王孝杰也很是無奈。而且,太后征求他的想法,也就是要他站隊,至少要表明對吐蕃是戰是和的態度。
王孝杰苦笑了一下道,“若是圣上在皇宮,臣也會力諫不能與吐蕃開戰。”
武則天順著他的話兒,繼續道,“王將軍,圣上闖下這么大的禍事,卻逗留在關中遲遲不回。哀家一介女流,如何能做主?”
王孝杰縱然是個軍中莽夫,也能聽出太后是話里有話,“太后下旨吧!臣必赴湯蹈火,以報太后大恩。”
武則天得到了想要的回應,這才滿意的笑了笑道,“王將軍,哀家想請你親自領八萬兵馬前去關中,請圣上回洛陽,共議與吐蕃是戰是和之事。”
她這話一出口,無論是武承嗣,武三思,還是王孝杰都是恍然,原來太后是要借著與吐蕃談判的理由,令王孝杰領兵前去關中捉拿皇帝回洛陽啊!
首當其沖的王孝杰甚是為難,領兵去關中脅迫圣上回洛陽是什么性質的事件,他心里是門兒清。就是典型的帶兵逼宮啊!事后若清算起來,殺了王孝杰滿門也是理所當然。
王孝杰這個久經沙場的軍漢子,此時此刻,額頭上的冷汗直冒,支支吾吾的道,“太后,帶兵前去逼宮圣上,恐,恐是出師無名啊!”
武則天滿是皺紋的老臉上露出了一抹冷笑,“王將軍,你領八萬兵馬不是去逼宮,而是借道的。若圣上耽于游獵,不愿回洛陽,哀家自也不能勉強。但,與吐蕃的和談一旦失敗,兩國必然再啟戰端。哀家令你帶兵去靈州,整軍備戰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