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杰一聽,也不得不佩服太后的老謀深算。
既然皇帝在關中借著征討吐蕃的名義擴軍備戰,那太后當然能打著抵御吐蕃的旗號,率軍進入關中,借道前去靈州備戰。這一支八萬人的兵馬名義上不算逼宮,卻能給皇帝施加巨大的壓力。至少也是將皮球踢給了皇帝一方,看皇帝如何應對。
這么一來,王孝杰便再沒了后顧之憂,爽快的拱手領命。
待王孝杰退下后,武則天又招來了右驍衛大將軍丘神績。丘神績曾在解決廢太子李賢上立了大功,是早就給太后上了投名狀的心腹。
武則天緩緩的道,“丘將軍,哀家任命你為南衙十二衛戍衛軍的大總管,總轄南衙十二衛戍衛軍。”
洛陽皇城的護衛力量分為北衙禁軍和南衙十二衛。北衙禁軍就是左右羽林衛,負責皇宮的禁衛,如今由程務挺,張虔勖各領一軍,一共約萬人左右。而南衙十二衛也是由太后、政事堂共同控制的戍衛軍,主要負責皇城的安全,總共約兩萬人左右。
武則天令丘神績去接管南衙十二衛戍衛軍,就是在全面接管洛陽皇城的兵權,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一旦出現最不利的局面,就是在關中的皇帝油鹽不進,與她徹底翻臉,打死不回洛陽。
這么一來,武則天絕不會再坐視皇帝在關中擴充勢力,只能冒著軍事、政治的巨大風險,與裴炎徹底翻臉,依靠在洛陽城的優勢兵力強吃了程務挺的左羽林衛軍,強行鎮壓百官,全面接管洛陽地區的兵權。然后,再出兵關中,與楊耀戰場上見個分曉。
丘神績成了南衙十二衛的大總管,可以說是大大的提拔,心領神會的領命而去。
武則天送走了丘神績,又沖著武三思冷冷的道,“三思,哀家令你立刻書信一封前去關中,交給婉兒。在信中,向婉兒自陳之前輕薄的荒唐,然后令婉兒勸一勸顯兒,令他立刻回洛陽。哀家和他是母子,母子之間有什么不能談的,難不成他要和哀家兩敗俱傷,平白給那些狼子野心的亂臣賊子做了嫁衣?”
武三思這一次關中之行在上官婉兒身上可是吃了大虧,太后竟然還相信這個變了心的女人,也是大吃一驚,“太后,上官婉兒早已投向了昏君,和我們不是一路人了啊!”
武則天瞪了他一眼道,“荒謬!官場、名利場,哪來非黑即白的說法?!婉兒今日能跟著皇帝,明日就不能再投靠哀家?再說了,除了婉兒誰還能在顯兒面前說得上話兒?”
武三思是為之語塞,太后確實看得很準。上官婉兒無論是不是投向了皇帝,她的家人始終還在洛陽,她自然會千方百計勸說皇帝回洛陽,不然家人的平安怎么保證?
武承嗣書寫好了書信,抬頭問道,“太后,若威逼利誘枕邊風,皇帝還是不回洛陽呢?”
武則天雙目閃過兩道凌厲的寒光,面色陰沉的道,“三思,在書信中再加上一條,若皇帝執意沉溺游獵,耽誤軍務,荒淫無道,哀家會立刻廢了他的皇帝之位,改立豫王李旦為大唐皇帝!”
武承嗣、武三思兄弟立刻恍然,原來這才是太后最后的殺手锏!
太后是頻頻出招,先是穩住了長安留守劉仁軌,折斷楊耀的一條臂膀;然后派王孝杰以增援靈州之名,兵逼關中,以武力迫使楊耀就范;再令武三思書信一封給上官婉兒,吹枕邊風,利誘楊耀回來洛陽;最后若一切手段對楊耀都已失效,那就全面接管洛陽兵權,強行解決了裴炎,百官,在洛陽另立新帝,然后名正言順的討伐關中。
接下來,就看關中的皇帝會如何應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