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務挺戰死的消息傳遍了軍營內外,軍營內的諸將、軍士本已繳械投降,再無反擊之力。軍營外還在與龍武軍激戰的叛軍,聞訊也是望風而降。
程務挺的戰死,叛軍的覆沒,意味著裴炎勢力的全軍覆沒。
因為李賢也好,李敬業也罷,只不過是裴炎的盟友,絕不是裴炎能隨意使喚的。無論李賢、李敬業的揚州叛亂能否成功,與裴炎再無關系。
裴炎自知死期將至,端端的坐在案幾前,自斟自飲的喝著酒,等待著最后一刻的到來。
他和程務挺一樣,并不想向昏君屈服,死,死也要死得有尊嚴!
姚崇見裴炎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倔強,想要派人去捉拿裴炎前來問罪,卻被楊耀制止了。
之前戰況是相當緊急,全靠著姚崇堅決站在了皇帝一方,才能力挽狂瀾,可說是居功至偉。但楊耀這才想起,還不知道這個大功臣的名兒呢!
楊耀拍著姚崇染血的盔甲,呵呵一笑道,“朕真是糊涂,還未問將軍的名兒是?”
他身為皇帝,還紆尊降貴的在臣子面前自承疏忽。
姚崇只不過是個參軍,七八品的武官,受寵若驚的跪拜在地,“臣姚崇護駕不利,還望圣上降罪!”
原來是與宋璟齊名的姚崇,開創開元盛世的名相啊!
楊耀握著姚崇猶自帶著血污、汗水的手兒,沉聲道,“姚愛卿,程務挺已戰死,朕擢升姚愛卿接替程務挺,左羽林中郎將之職,接管程務挺所部禁軍,穩定洛陽局勢。”
姚崇從一個司倉參軍直接提拔成了右羽林衛中郎將,簡直是一飛沖天。左羽林衛大將軍之職空缺,中郎將就是左羽林衛最高統領。大將軍之位是楊耀故意給姚崇留著的,等他在中郎將位上混個一年資歷,穩定了洛陽的局面,會再行提拔。
姚崇的忠心、浴血奮戰得到了豐厚的回報,感激得再次磕頭謝恩。
之前左右逢源,當墻頭草的張虔勖就非常尷尬了,皇帝似對他視而不見,更沒有安排任何具體工作。
楊耀冷峻的目光瞥過張虔勖,他一想到剛剛危急時刻,張虔勖還在坐山觀虎斗,就是一肚子火氣,恨不得立刻下令將張虔勖拖下去砍了。但,張虔勖畢竟在最后關頭選擇了棄暗投明,也算護駕有功。
而且如今吐蕃、契丹都是虎視眈眈,張虔勖畢竟也是沙場宿將,戰場上表現也是不俗。今日大唐已折損了一個悍將程務挺,不能再自斷臂膀,濫殺清洗軍方大佬,和虎媽的行為又有什么區別?
楊耀強壓了火氣,勉強擠出了一絲笑容,“張將軍,朕要你是率兩萬大軍北上,追擊契丹人,活捉李盡忠、孫萬榮。朕等著張將軍的捷報!”
皇帝這個軍事任務,既是給了張虔勖一個將功折罪的機會,也是剝奪了張虔勖大部分的兵權,只給了他兩萬兵馬的指揮權,其他的四、五萬兵馬,由皇帝直接接管了。
事已至此,張虔勖能不被事后清算已是萬幸,哪里還敢反抗,只能恭恭敬敬的領命去了。
狄仁杰帶著所有之前聯名站在皇帝一方的中低層官員,前來向皇帝請安。當然,也是要給這些官員討賞賜來著。畢竟這是第一波反對裴炎,愿站在皇帝一方的朝堂官員,皇帝理應給予賞賜,安撫眾人。
狄仁杰這次也是力挽狂瀾的功臣之一,安插探子、眼線之事,并不是楊耀的授意,而是狄仁杰憑一己之力就查清了裴炎私下所有的罪行,還掌握了最直接扳倒裴炎的證據。在之前局勢膠著之時,這些罪證直接成了壓倒裴炎最后一根稻草!
不愧是大唐第一宰相神探!
楊耀哈哈大笑著迎上了這個其實只有兩面之緣,但卻和楊耀,一個在明,一個在暗,配合得天衣無縫的狄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