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秦川之前對這行最大的不滿在哪里,一定是在生產環節。
秦川去參加了一次簫笛行業“制笛大師”們的交流比賽。
然后覺得……這個行業實在是太落后了。
即便是“大師”級別的人,在專業性的知識上,也讓人哭笑不得。
那些大師的講座,講的是“溫度與音準”,討論溫度和聲音的問題,而溫度與聲音的問題,是一個聲速公式就能直接描述的,卻要講上半個小時。
此外“兩截笛的音準”講如何調整長度與音準的關系;“科學的制笛法”討論了半天如何查表,也讓秦川哭笑不得。
一篇許多年前的論文《橫笛頻率計算與應用》,現在還是討論的主流,被討論來討論去,像是捧著什么至高的武學寶典一樣。
而那厚厚一本的參考手冊,在谷小白的手中,不過是幾行公式就已經直接搞定。
在他們查表,一遍遍算的時候,直接代入公式心算都出來了。
甚至其中還有一名享譽世界的大師,在討論樂音的左腦(理性)與右腦(感性)這種說不上科學還是玄學的東西。
到了實踐的環節,做出來的成品,也是不知道說什么好。
那些人做出來的笛子,在秦川看來,很多也只是完全仗著笛子本身的材料好。
但做出來的成品,簡直是暴殄天物……
就算是秦川沒有谷小白那么變態的絕對音感,但是他也是從小學音樂,對笛子的聲音,一耳朵就能聽出來。
音色好的笛子,音準一塌糊涂。
音準好的笛子,音色就已經無法控制。
兩者兼顧的,監制鳳毛麟角,也大多只是瞎貓碰到了死耗子。
同樣送來參賽的笛子,同一批次制作出來的,質量卻天差地別。
難怪都說樂器水深,新手怎么可能知道這中間的差別?
就算是花高價買到了垃圾的笛子,新手們往往也會因為這笛子是“大師監制”,而覺得這才是好聲音。
別說新手了,有時候許多老手,因為沒有現場見過、用過好笛子,或者自己耳力不好,怕是也分辨不出來。
這個時候,秦川才感覺出來,這個世界上,太多懂音樂的人,不懂物理。懂物理的人,不一定懂工藝,懂工藝的人,不懂大規模生產,即便是懂,也沒時間去搞樂器制作。
也就是參加完了這行“最高級別”的大賽和論壇,秦川才決定,自己入局樂器的制作這行。
弱雞當道,玄學橫行,還是我來掃一掃這滿屋塵螨,滌蕩一下行業的風氣吧。
所以,在谷小白長安巡演的時候,“秦川樂器”低調開業。
同一時間,在淘寶上,一家“秦川樂器旗艦店”的天貓店,也同一時間開業。
“白”和“川”兩個不同系列的樂器,被掛上了天貓店的首頁。
而開業這天,秦川被趕鴨子上架,做了一次這輩子從沒做過的事。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