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拾星》說的就是牽絆與抗爭。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比家人的牽絆更重要。
也沒有什么比中國人,更懂得抗爭。
這世界上,又有誰能說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樣的話?
這個國家,看起來溫和,不會張牙舞爪。
但北方的鐵蹄征服不了它。
列強的槍炮征服不了它。
金融的霸權也征服不了它。
它總會以自己的方式,卷土重來。
以五千年之滄桑,依然能夠一次次浴火重生。
每一次重生,都以壯士斷臂的決心,砍掉沉疴,重新發軔。
這首歌,就算是剝離了海盜的背景,如此聽來,依然那么的震撼人心。
在那近乎凄厲的副歌背后,是無盡的決心與力量。
正如那MV里的孩子。
盡管那時候的它如此的弱小,但他終歸會成長起來。
當初這首歌火爆的時候,全世界都在宣傳這么一首歌重創了東南亞的海盜,甚至重塑了海運秩序。
但此時此刻,剝離掉這一切,這首歌依然如此優秀。
谷小白重新發布的三首歌,給了人一個機會,重新思索這三首歌的主題。
重新思索它背后的東西。
再然后,就是第三首歌《歸鄉》了。
以蔣明初專業背景的身份,其實他覺得這第三首歌,是最贊的。
同一個旋律的不斷復用,卻是一層層推進,一層層遞進,不論是谷小白對聲音的處理,還是對編曲的處理,都絕對是令人嘆為觀止的。
這首歌真的已經不能算是流行歌曲,而是藝術歌曲的行列了。
一層層遞進的情緒,顯示著谷小白對情緒的處理,已臻化境。
簡單說,這是一首以蔣明初的專業素養,依然覺得可以吹爆的歌!
而這首歌的主題,是思念與歸鄉。
但它講訴的方式,卻是從另外一個角度。
唱歌的人,是在船上遠行的人兒。
歌詞的內容,卻是家鄉的人,在思念遠行的人。
這就形成了一個loop。
我念故人思啼血。
遠行的人,在思念故土的時候,忍不住想到家里的人,又想到家里的人該是如何思念自己,就更加傷神。
從來沒有什么人,像中國人這么眷戀故土,思鄉是從古自今的詩詞歌賦里,永遠的主題。
詩人已經念誦了無數遍,卻永遠也念不膩。
這是對故土深深的眷戀啊……
這么多年來,不論中國人去往何處,可一旦老了,最期盼的就是魂歸故里,落葉歸根。
此時此刻,家財萬貫,權勢滔天,似乎也比不過故土的一瓢水,一捧土。
當《歸鄉》最后那歡欣鼓舞的最后一段落下。
安靜了幾秒鐘。
下一秒,最后一段,三部曲的第四部,終于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