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娛樂圈里算大人物嗎?
其實已經算不上了。
號召力、影響力都不多了。
但他們有時候說話還是能有點用,不搜索想不起來,搜索一下還活在八卦和輿論邊緣,會被一些媒體拿出來“懷舊”、“炒冷飯”的那種。
他們現在這種狀態,就是已經退居二線,卻不甘心二線,已經不靠娛樂圈活著了,卻依然不想離開娛樂圈。
畢竟,其他的圈子,哪有娛樂圈光鮮亮麗?
一旦品藏過那種滋味,就再也回不去了。
邵克斌夫妻感情并不好,很多方面的意見都向左,但唯有一點是相同的。
那就是對兒子的期許——成名需趁早。
夫妻倆吃了沒有系統學過音樂的虧,在世紀初的時候,被幾名唱作俱佳的歌手推下神壇,又被無數雖然不如四小天王,卻依然擁有優秀創作力的音樂人踐踏而過,踩得無處翻身。
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會把自己認為最好的給自己的孩子。
所以,從邵陽陽三歲開始,他們就開始了對兒子的音樂訓練。
鋼琴、小提琴、聲樂……
可以說他們用盡了自己一切的力量,堆出了一個“音樂神童”。
在兩個人的重金運作之下,邵陽陽在十多歲的時候,就“展現出了極強的創作能力”,為他自己辦了音樂會,還請了許多的大師級人物為他吹捧。
在當時掀起了一波“天才兒童”熱潮。
但是吹出來的熱度,頻繁電視露臉,卻又顯得單調的表演,很快就被觀眾們厭煩。
眨眼之間,就被信息時代的信息沖刷到看不到。
到了快成年的時候,兩個人又拼命為邵陽陽打造出了“天才創作人”的頭銜。
各種原創類選秀節目,上了又上。“創作”的歌曲“天價賣出”的炒作層出不窮。
在各大成名歌手的新專輯里面塞歌,露臉。
只是這種炒作,這種不遺余力的推廣,效果卻一直不好。
不論邵陽陽買再多的官宣,知名度一直都不怎么高。
不論他的父母幫他量身打造的“天才少年”人設多么光鮮亮麗,他“創作”出來的那些歌,就是不火。
甚至還沒有他在網絡上翻唱的別人的歌火。
沒辦法,邵陽陽的父母,雖然還有一些人脈,但卻已經陳舊腐朽,邵克斌幫邵陽陽打造的那些“天才創作”,就是缺少點水平,甚至還透著一股上世紀末的腐朽味道,完全打不開市場。
可知道邵陽陽開直播,在網絡上翻唱別人歌曲的時候,邵克斌立刻關閉了他的帳號,讓他不要去碰那些“低級”的東西。
夫妻倆是被那個輝煌的世紀初,那個屬于四小天王的年代擊敗的,他們的假想敵是四小天王那種創作天才,引領時代的天才。
但是現代時代已經變了,這個時代,原創音樂更低迷,歌手們不是忙著發歌,而是參加各種綜藝。
抄襲歌手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隨便東拼西湊一下,寫一兩句好聽的hook,就能成為抖音爆款……
一方面,音樂市場,已經下沉到了比他們當初被淘汰之前,還要低端的環境。
一方面,聽眾卻又已經被幾名天才級別的小天王,養叼了胃口。
在這個矛盾的時代,他們頻頻出擊,卻總是找不對地方,把不準脈搏,一拳拳都打在了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