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
當沈兵看到監御史臉上一副“悲天憫人”的目光時,就意識到自己可能做錯了什么。
果然,下一秒翻查著竹簡的監御史就說道:
“砲師操士沈兵。”
“改良投石機賜爵公士。”
“再次改良投石機賜爵上造。”
“獻策防御磁縣長城賜爵簪裊。”
“率砲師擊退趙軍保長城平安,賜爵不更……”
聽到這沈兵腦袋不由“嗡”了一下。
尼瑪,自己居然連升三級到了“不更”。
這“不更”的意思不就是可以不用服更役嗎?
也就是說自己可以大搖大擺的回家了?
可以離開戰場了回去享清福了?
那我還嬌情個毛啊?
當然是選擇回家啊!
你早說……只有腦子進水了才會把它捐出去吧!
現在可以反悔嗎?
但為時已晚……
監御史繼續說道:
“沈兵自愿獻三級爵抵罪,張眩鞭打五十。”
“其余各人由劓刑改為黥面。”
“沈兵依舊為一級爵公士。”
沈兵:%&%**####……
楊婷一聲令下,兵士就改了刑具。
鞭打五十就不用解釋了。
黥面就是在臉上刺字,然后再用墨汁涂抹。
差不多就是現代無法洗去的刺青。
區別在于現代刺青是“酷”,是自愿的。
而古時的黥面卻是羞辱、告誡,或是防止奴隸逃跑。
不過這些已比劓刑要好得多,甚至可以說是留下了一條命。
因此張眩及十余兵士都不約而同的將感激的目光投向沈兵。
其實不只是他們,周圍的秦軍步兵也紛紛朝沈兵投來敬佩的目光。
沈兵只能回以一個苦笑。
秦軍爵位是越往上越難拿。
一級公士只需要砍下一顆人頭。
二級爵就得五顆,三級爵需要九顆。
四級再往上就不是砍人頭就可以了。
因為那時通常已是基層軍官。
軍官的功勞是按指揮及打勝仗的場數來計算。
有時就算打了勝仗也要被處罰而不是晉爵……比如傷亡人數高于殺敵人數。
所以越往上獲得爵位就越困難。
當年戰神白起甚至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也只不過到十六級爵大良造。(注1)
現在沈兵卻大手一揮就把自己的四級爵給捐了出去……
這特么也太奢侈了吧!
不過這爵位也不是白捐。
首先就是砲師的地位馬上就得到承認。
張眩第一時間就找到了沈兵。
那時他才剛服完刑被鞭了五十下。
這時代的鞭刑可不是簡單的抽幾鞭。
它要求受刑人赤著上身,然后用裝有倒勾的鞭子抽打后背。
這每一鞭下去都會帶起一條血肉,五十鞭下去就已經血肉模糊深可見骨了。
尋常人要是受了五十鞭只怕沒有趴上幾個月都無法下床。
但這張眩也是硬氣,剛服完刑就讓人扶著找了上來。
只見他臉色蒼白冷汗直冒,甚至說話都會抽動傷口。
“沈兵!”
“大恩不言謝!”
“往后有用得著我張眩的地方……”
沈兵趕忙上前扶起正要下拜的張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