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砲師后,沈兵就開始著手制作火彈。
火彈沒想像那么難,沈兵將火彈分成三種并進行試射。
畢竟這是要投入到戰場的。
一拍腦袋做下決定等到實戰時才發現不對,那時就太遲了。
第一種火彈用松明制。
沈兵一度以為“松明”是現代的叫法,問了才知道古代就有。
山松多油脂,劈成細條燃以照明,是謂“松明”。
也就是有些松樹樹干松脂含量特高,因此都成了橙色或紅色。
于是就很容易點著,沈兵小時候常用它生火做飯。
古人常用松明做火把,燒得又旺又久。
做火彈就是將其劈成細條然后捆成一捆,點燃之后用投石機一飛……
一捆火球就沖天而去。
第二種是用麻布做。
麻布一圈圈包裹著松脂,綁成球形,點燃后就是一個絕好的火球。
第三種則是石彈火球。
它就是在石彈外纏著幾圈用麻布和松脂擰成的布條。
胖子屯好奇心重,在別人忙活時他就靠近沈兵問:
“工丞大人。”
“若是火攻敵營只需做一種火彈便了。”
“來去就是燒營,做三種豈不多此一舉?”
蒼馬上就回了一句:
“你少來貧嘴。”
“師兄的主意又怎會是多此一舉?”
“不知自己多少斤兩卻來教訓師兄!”
胖子屯趕忙回答:
“大……大……人見諒。”
“小人不……不,是這個意思。”
沈兵當然不會怪責胖子屯,事實上他認為胖子屯這樣挺好的。
有好奇心、多問多學是學習的第一要素。
不過秦時可不提倡這個。
秦甚至禁民二業,也就是打漁的不能打獵,務工的不能經商。
否則又會是一個罪名……特么的這時代罪名多了去了。
究其原因,沈兵認為一方面是生產力低下。
另一方面則是統治者更好管理。
更好管理就不用多說了,百姓是什么籍就做什么事,社會就如此簡單。
生產力低下就決定了大多數百姓只做一個職業往往已身心俱疲。
比如種田,比如打漁。
但往往還是會有些胃口大的百姓想兼做其它行業搶別人飯碗。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
這些兼業者往往丟了自己的行當卻又搶不著別人的好處,兩頭都不是。
這樣的例子多了就對全國生產有影響當然也影響到稅收。
于是干脆就用法律的形勢規定“禁民二業”。
這法律甚至一直延續到漢朝。
所以那些穿越到秦漢的又是種田又是經商的……
沒死過是吧!
嫌命長是吧!
多穿越幾回就明白了啊!
胖子屯是商人籍,如果不是在秦軍中服役,他也不能涉獵工匠行業。
沈兵一邊包裹著麻衣球一邊回答道:
“自是不會多此一舉。”
“松明扎成一捆不易滾動,照想射程不遠,可以用來燒城墻。”
“麻衣球彈性好易滾動,射程最遠,可以打到城內燒營帳。”
“若它因山坡陡勢倒滾了回來,那就燒城墻內側了。”
“至于這火石彈嘛……”
“那便砸碎城墻之后再燒,效果照想不差。”
胖子屯聽得一愣一愣的。
過了好一會兒才艱難的咽了下口水:
“大人,你何以知道這松明彈射程不遠。”
“這麻衣球射程就最遠?”
“它們的重量可是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