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精騎正要掉轉馬頭避過火勢,卻見空中又打來一波火彈。
這一波卻是麻衣彈。
那火球便像一顆顆流星似的飛射到三百步外,且落地之后彈彈跳跳沿著陡面一路滾動。
不一會兒便火頭四起,秦軍陣形兩側便像是從地下生出了兩道火墻。
且這火墻還在繼續往四周擴散,被風一吹更是有如潮水般往四周蔓延。
其實此時趙軍騎兵還是可乘火勢不大時沖過去。
但李牧卻讓部下吹響了牛角號硬生生的將騎兵收了回來。
這不是騎兵能不能沖得過去的問題,而是能否全沖過去的問題。
能沖過一部又怎樣?
等火勢一大后方的沖不過,豈不是被硬生生的分成幾段?
到時沖過的騎兵能攻下長城?
若不能攻下,豈不是把騎兵都搭進去了?
李牧冷冷的問身邊的部將:
“那秦軍當真是楊婷領軍?”
部將回答:
“確是楊婷。”
頓了下,部將又補充道:
“不過據探子回報,秦軍中出了個能人。”
北地軍行軍作戰一向首重情報,是以早就在長城安插下了耳目。會知道些消息也不奇怪。
李牧奇道:“能人?”
部將回答:
“正是!”
“此人改良投石機設計火彈。”
“臥牛山便是因此兵敗。”
“此番以火阻我精騎的,只怕也是此人作祟!”
李牧皺了皺眉頭,不滿的問:“為何此時才報?”
部將趕忙回道:
“啟稟將軍!”
“只因此人……”
“不過是一名砲師操士,屬下以為情報有誤。”
“是以欲查探清楚再報。”
李牧“哼”了一聲:
“什么查探清楚。”
“你是不信一名砲師操士有此等能耐吧。”
“聰明才智又豈能憑出身論?”
部將哪里還敢多嘴,忙拱手道:
“將軍所言甚是,是屬下之過……”
李牧不耐煩的揮了揮手打斷部將的話。
此時李牧對追責、過錯之類沒有半點興趣。
他遠遠眺望著秦軍軍陣,一邊撫著嘴上的胡須一邊若有所思的說:
“砲師操士?”
“居然是一名砲師操士!”
“難道發現我軍埋伏的也是他?”
……
另一邊的沈兵可沒有李牧這般閑情逸致。
在秦軍因擋住趙軍騎兵而歡呼時,沈兵就焦急的望向楊婷方向:
“撤軍啊!”
“撤回長城再說!”
“此時還不撤軍,難道留著過年啊?”
如果不是因為相距太遠又不能離開崗位,沈兵早就跑上去沖這小妮子狂吼一通了。
不過這一回楊婷總算是反應過來。
沒多久就打出了撤軍的陣形旗號。
撤軍的陣形通常是“常陣”,也就是把部隊分成前、中、后各個部份。
幾部份互相掩護撤退以防敵軍沖擊,沿途還一路布設拒馬及絆馬索。
直到這時沈兵才暗松一口氣:
特么的為了保住小命真是操碎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