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拍了拍沈兵的肩膀勸慰道:
“既來之則安之。”
“這便是我們的命運。”
“你應該把這當家,明白嗎?”
沈兵點了點頭。
他明白循這話的用意。
若是總惦著自己的家鄉和親人,總想著回去見他們一面。
那么身在軍隊就會是個痛苦的過程,甚至還有可能因此分心而戰死。
但如果接受這個現實,以軍隊為家以戰友為親,那么就更容易適應。
沈兵不是為了回家,也不是為了見親人。
或者說這時空的家和親人,他對它們甚至都沒概念。
他只是不想在這個血淋淋的戰場繼續呆下去。
然而現實卻將沈兵這個希望擊得粉碎。
這時,陳隗隔著十余步大聲叫道:
“砲師聽令,增援邯鄲!”
工匠們齊聲應了聲,馬上動手整理裝備。
陳隗上前幾步,瞄了沈兵一眼,說道:
“校尉有令。”
“砲師工師循因傷留守,工師一職由沈兵接任!”
沈兵將目光投向循:“師傅,這……”
循臉上擠出一絲微笑,點頭說道:
“為師箭傷在身,的確受不了路上奔波,留守也好!”
“工師由你繼任,為師甚感欣慰!”
“替為師好好看著砲師,那是為師一生的心血。”
……
循還沒說完就被兵士帶出了隊伍。
秦軍就是這么現實,他們不會帶上累贅帶上負擔。
就算這個累贅和負擔曾經立過許多汗馬功勞,甚至傾注一生心血。
“他們要帶師傅去哪?”沈兵問身邊的蒼。
蒼回答:
“屬下不知。”
“或是去療傷營。”
“或是……”
沈兵轉頭問:“或是什么?”
蒼遲疑了下就回答:
“或會被遣返回鄉編入后軍!”
聽到這沈兵反倒放下心來。
秦軍所謂的后軍也就是老弱,他們是在后方從事生產的。
這對循而言或許是好事。
不過想想,這又哪里會有什么好事?
十幾歲起開始服兵役,若有幸能在戰場上活下來,老了便要回鄉勞作。
可以說一輩子都不得消停。
雖然這對這時代的人來說早就習以為常,但沈兵卻并非如此。
在周圍工匠紛紛作揖稱沈兵為工師時,沈兵心里卻想著:
將來有一天,自己是否會像循一樣……
因為年老或負傷而被拖走?
被那些兵士像一個包袱一樣丟掉?
到時是否會像此時的循一樣無奈、無助以及悲涼?
不應該這樣。
這一刻沈兵突然想開了。
就像循說“既來之則安之”。
沈兵不應該逃避。
否則有一天,當沈兵碰到這情況時也只能任由他人擺布。
他應該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他應該把握自己的命運,他應該憑自己的實力在這里扎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