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沒錯了,農家是儒家的敵人,甚至可以說是頭號大敵……淳于越當然會研究論農。
頓了下,淳于越接著說道:
“嗇夫制出水車、翻車解了趙國旱情此乃大功一件。”
“此舉救萬民于水火之中,老朽佩服。”
“同時嗇夫拒不加入農家,老朽也深感認同。”
“前日老朽還在與旁人說道:此子有識理之明,將來必成大器……”
“卻不想嗇夫竟要水攻大梁,此大謬也!”
等等,這是批評沈兵順帶還貶了農家啊!
不加入農家就是“有識理之明”了?
那楊端和見沈兵皺眉苦臉的,卻舉起酒杯遙遙一敬,笑道:
“來來,嗇夫且喝口酒水再慢慢辯!”
沈兵:*&&*%%%¥¥#¥……
但沈兵又怎敢表現出來,只得舉杯小喝一口,回道:
“太傅所言,無非便是要我等放棄水攻大梁。”
“若是以太傅之說,我大秦豈非不可攻六國?”
淳于越駭然朝馬商望了一眼,然后趕忙回答:
“非也,攻六國不若水攻大梁,水淹大梁會傷及庶民……”
沈兵反駁道:
“敢問太傅,軍中兵士又如何能說不是庶民?”
“戰場死傷的兵士又怎能說不傷及庶民?”
淳于越再次語塞。
很明顯,兵士不就是從百姓中來的嗎?
馬商聽著微微點頭。
沈兵接著說道:
“若天下七分彼此征戰殺伐,即便各國都守道義且不傷及庶民又能如何?”
“這便算是仁政嗎?百姓便不苦了嗎?”
“百姓依舊苦于苛稅、苦于兵役并互相廝殺!”
“若天下不歸為一統這廝殺便無窮無盡。”
“是以沈兵以為:真正的仁政應是一統中原,天下盡歸于秦。”
“如此才能免了紛爭少了殺戮。”
“若要天下沒有虎狼,必得天下先有虎狼。”
“先有最強虎狼,而后方能沒有虎狼!”
馬商當即拍案叫絕:
“好!好一個先有最強虎狼而后方能沒有虎狼!”
“嗇夫此言有理,此言有理啊!”
這話可是說到嬴政心里去了。
嬴政繼承王位后就不斷東征西討。
因此也受到許多人垢病,尤其這太傅淳于越就沒少直諫過。
嬴政一直不知該如何反駁,又不好因這些言論治淳于越的罪,今日沈兵這么一說可算是替他出了口惡氣。
如果沈兵知道這些的話,肯定會狠狠鄙視這嬴政一下:
你特么這是用我來出氣呢?
其實沈兵將這通話倒出來后也感覺暢快無比。
再看看前方,淳于越已陷入沉思,嘴里還喃喃自語:
“先有最強虎狼,而后方能沒有虎狼!這……”
“這又是何道理?是何道理?!”
再看那楊端和,他只望著沈兵還沒回過神來:
這家伙居然把淳于越給說服了?
把這能說會道的大儒給說得啞口無言?
這是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