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端和說道:
“何止是降兵沒有整訓,大王許給我的十萬大軍還在路上,少說也要十余日才能到。”
“而大王卻在此時催我發兵……”
“我從未見大王如此急于用兵。”
沈兵心下知道是什么原因,但卻毫無辦法。
他是大王嘛,大王若是尾巴翹起來有了輕敵心理,誰還能說服他?
王翦?
王翦此時只怕已被晾在一邊了,否則攻楚的主將就該是他才對。
李斯?
李斯也不好說話,因為他自己便是個楚人,若勸說嬴政暫緩進攻……只怕會被嬴政懷疑抱有私心。
但現在這情況如果嬴政逼得這么急的話就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秦軍怎么樣沈兵是管不著,但他自己的小命可不能不管,所以不管怎么樣也得拖上一拖。
然而要怎么拖呢?
痛陳利害說暫時無法出兵?
嬴政哪里會管這一套,到時他甚至會說:
“你大梁不是有十萬秦軍嗎?”
“還有三千黑甲軍。”
“另外還有十萬新征的降兵。”
“那總數也有二十余萬了,還有十萬秦軍在路上,還能怕了那楚軍不成?”
此法不行。
那么便找個借口?
但嬴政又是何許人也,他又怎么會看不出是搪塞的借口,到時怪罪下來……
此法也不行。
就在沈兵左右為難時,看到楊端和案前攤開的地圖上的安陵城,于是心下一動,便對楊端和說道:
“上將軍。”
“大王既是要攻楚方略,我等便先考慮方略。”
“至于何時可出兵……屬下以為我等徒自擔憂也無濟于事,至時還是由大王決定。”
楊端和嘆了一口氣,回答:
“只能如此了。”
“校尉可有攻楚方略?”
沈兵假裝皺眉沉思,然后回答道:
“方略倒是沒有。”
“不過依目前而言,屬下以為最佳的突破口該是陳城。”
“因為該城地處汴河下游,我軍可以順流而下。”
“然后再以此城為基地奪淮河,并一舉將淮北楚軍分割包圍。”
楊端和點頭說道:
“校尉與我所見略同。”
“只是我大梁雖占據上游,但楚軍畏于我黑甲軍之利必有防備。”
“據探子報,楚軍已在陳城上游設下重重封江鎖鏈以及木樁,黑甲軍在汴河只怕是寸步難行。”
“想要攻占陳城并不容易。”
沈兵順勢將話鋒一轉,指著地圖上的安陵對楊端和說道:
“是以我軍應以安陵城為據點。”
“此城位于秦境且距陳城不過兩百里,若兵力及補給源源不斷運往安陵,我大軍在陳城作戰便無補給之憂。”
楊端和聽著不由皺了皺眉:
“校尉所言極是,可是……”
“這安陵卻不是我等想要便能要得到的?”
沈兵故作疑惑,問:
“為何?”
楊端和解釋道:
“這安陵城乃魏國安陵君所有,大王為安撫魏**民,特留安陵君保有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