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此城雖納入秦國版圖,卻無法說駐便駐!”
沈兵說:
“如此,便只能上報大王由大王決策了。”
楊端和回答:
“正該如此!”
沈兵其實是知道這些的。
這安陵城是魏國亡了之后被秦國收編保留了自治權的城市。
之所以保留其自治權,一方面是安陵城城防堅固且有上萬精兵,秦軍要將其攻下難免會損兵折將。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安陵君表示愿意歸降秦國,條件就是保留安陵城。
嬴政一想,要留封地就留吧,此時的秦國正處在用兵之時,強攻安陵不劃算。
另一方面,嬴政又希望以此給別的魏城乃至還未攻下的楚、燕等國一個示范:只要歸降,寡人還是可以留你等性命甚至封地的。
于是這安陵城就這樣留了下來。
沈兵之所以希望以安陵城為基地,其實就是要給嬴政一個麻煩:
這自治的城哪里能讓秦軍入駐的?
秦軍入駐之后還不將他們都繳了械了?
然后這還算是自治嗎?
如果這安陵君只是個傻瓜也就罷了,三兩下被嬴政忽悠了就砍了頭。
但偏偏這安陵君又是個聰明人,尤其他手下還有個很有膽識的謀臣叫唐雎。
于是“唐雎不辱使命”的典故就出來了: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說。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沈兵一想到這就是一把辛酸淚啊!
初中文言文要求要背誦的,沈兵那是背了幾天也沒能背下來,結果被打了好幾次手心。
如果可以,沈兵倒是要回去問一聲:
“老師老師……唐雎不辱使命是因我而起。”
“如果不是我要拖延時間指定這個安陵城為進攻基地,唐雎就不需要出使秦國!”
“我身為參與者是不是可以不要背誦?”
這些都是后話。
此時的沈兵心下盤算著:
楊端和這去請示一下,嬴政又派人出使安陵,安陵再回復……
然后彼此回來回去的,再到唐雎出使鬧上一出最終還是沒能把這安陵借來。
怎么說也要一個月吧?
然后,咱就說原本的方略都是以安陵城為基礎,大王既然沒把這安陵城借來,那就要重新規劃一番。
然后“叭啦叭啦”又是一個月。
差不多就是開春時節冰雪融化的時候了。
那時就真準備妥當了。
楊端和當然不知道沈兵心里的這些小九九,他還在想著該怎么跟大王說這件事。
沈兵其實也不是存心想瞞著楊端和的。
但這事動不動就是“欺君之罪”……所以楊端和還是不知道為好。
想了想,沈兵覺得演戲就該演全套,順便制定了一個以安陵為基地進攻陳城的作戰計劃……
第二天嬴政就收到了這“方略”。
嬴政一邊看一邊點頭,他對這方略還算滿意。
更重要的是這方略是沈兵制定的,沈兵制定的方略當然沒問題。
只是……這安陵有些棘手。
想了想,嬴政就對身旁的李斯說道:
“派人出使安陵。”
“寡人要以五百里地與安陵君交換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