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商人的作用其實就是流通,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流,只不過價格會相對高一些。
只是古人不懂這道理,以為商人只是低買高賣,對社會、對國家沒貢獻于是一味貶低。
等云畋離開后,在一旁候著的魏呴就不解的問了聲:
“副將,這些食物……可是供大梁軍食用的?”
沈兵回答:
“供十萬人食用,除大梁軍還有誰?”
魏呴不由大喜:
“屬下替大梁軍上下謝過副將。”
沈兵笑了笑:
“先別謝我,往后你便知道了。”
其實的確不必謝沈兵,因為沈兵這可不是為了讓大梁軍享受的,而是讓他們長肌肉長力氣的。
正如之前所說,步兵近戰主要憑借兩點:一是反應速度二是力量。
反應速度相當一部份靠天生一部份靠長期腦部與四肢聯動,比如經常打藍球、排球之類,腦部控制四肢及時對某種突發情況做出反應,久而久之反應速度就會得到強化。
戰場上的反應速度,就是強化對敵時有可能的各種角度攻擊的反應。
這不是短期能完成的。
再加上大梁軍與黑甲軍一樣,全是無爵者沒有配甲。
沒有配甲就有一個好處,反應速度會快一些。
于是沈兵直接把這方面略過。
力量則完全有可能提升,而且是短期提升。
尤其那些大梁軍兵士都是在二十歲左右且平時的食物不過是米糧肉醬,又或者一點豆苗,這使他們身為兵士卻身體單薄面黃肌瘦。
二十歲左右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所以這力量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沈兵挑的那些食物大多都是高蛋白食物,再加上一些藿菜補充維生素和米糧的碳水,差不多就是現代健身愛好者的健身餐了。
然后沈兵也不多說什么,畫了幾張圖紙讓蒼等一行工匠組織大梁軍用木材制作啞鈴和杠鈴,當然還有簡易杠鈴架及健身板。
這些東西制作起來并不困難,無非就是用一根杠兩頭掛上重物。
如果說有什么困難的話,那就是左右重量要求一樣。
至于這些東西怎么用,就只有沈兵自己動手教了。
“沉肩、挺胸,意念集中在胸肌處,上推呼氣夾胸……”
一開始推八十斤。
秦時一斤為253克,所以這八十斤還不到現在的20公斤,差不多就是奧桿空桿的重量。
沈兵之所以會知道這些,是因為大學室友就有一個健身狂人,結果滿宿舍都是他的健身裝備。
他也倒熱心,室友們手癢跟著練幾下時他就耐心講解標準動作。
這也就罷了,這貨練完后還總是裸著上身使勁用力,問:
“同學,幫忙看看,胸肌大點了沒?”
沈兵哪里想到這些東西居然在這時還能用上。
健身的原理很簡單,就是要做到“分化訓練”。
也就是某個動作要盡可能大的將重量和壓力施加到目標肌肉上避免代償……所謂的代償就是避免其它肌肉參與。
這樣就能用重量將目標肌群的肌肉纖維撕裂甚至部份扯斷。
之后再高蛋白飲食,用蛋白質修復這些受損的肌肉,于是肌肉就會隨著時間推移變大。
當然,肌肉變大力量增加且適應這重量后,就不足以撕開肌肉纖維,于是就得加重量。
如此反復就達到增肌的目的。
新手還有個“福利期”,也就是新手一開始練時效果特別好。
練到一定程度時才會進入“平臺期”。
沈兵要的就是這個“福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