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幾日,一批新鐵農具就被投入到屯田中。
農民也是一用就體會出差別:新鐵因為更有韌性于是可以打制得更鋒利,器件也可以更小,且壽命更長不容易磕裂、磕斷。
于是馬上就帶起了一波不小的哄動……
這是由秦時生產力低下造成的。
其實新鐵農具投入使用后產量并沒有很明顯的提高,農田依舊是那么多農田,屯完后依舊產出那么多糧食,只是屯田時更省力、省時。
但生產力低下也就是基數低,基數低哪怕是提高一點點提升的幅度就相當可觀。
且單個農民提升一點,十個、百個……到全國農民全都普及新鐵器時,那提升的幅度就不是一點點了。
甚至百姓還因為新農具的新鮮感而更有屯田的動力……往常需要三天才能屯完的田,如今只需要兩天就能屯完,那滿足感卻非之前可比。
這自是驚動了許應并再次將新鐵的冶鐵列為記錄并傳播的目標之一。
不過此時的許應卻沒有了之前的興致,甚至有些無精打彩的。
他碰到的問題與扶蘇相似。
正如之前所言,農家其實并非真正的農民,他們大多是貴族階級或知識份子。
他們是為了達到消滅戰爭的目的才投身于農業,并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一套農家學說。
這原本沒什么問題,他們志向遠大且目標明確。
然而,在聽完沈兵說的狼、鹿、花那一套故事及推理之后,農家的根基也同樣被動搖了。
沈兵見許應那沒精打采看著百姓屯田的樣子不由有些疑惑。
若是在往常……許應早就卷起褲子與其它人一起下地干活了,哪里還會像現在這樣站在田邊沉思。
沈兵上前喚了聲:
“先生。”
許應被驚醒,一見是沈兵就拱手道:
“卻是五大夫,許應失禮了。”
沈兵還禮后就問了聲:
“可是有難題讓先生陷于沉思?”
許應點了點頭,若有所思的說道:
“正如副將所言,若種花只是讓鹿增多進而使狼增多,那么種花又有何意義?”
沈兵不由啞然失笑。
沒想到都幾天過去了,許應依然受這故事困擾,而且還深陷其中。
沈兵回答道:
“先生是否有想過一點,若是狼少會是何發展?”
許應不解的回道:
“狼少之后便是鹿多,鹿多而花少,于是鹿便餓死……”
沈兵搖了搖頭,道:
“并非盡是如此。”
“若鹿多隨即花也增多呢?”
“于是便唯獨狼少,此乃休兵止戈之太平盛世也。”
“是以種花非但不是如先生所想毫無意義,反而是意義重大。”
“否則又何談盛世?”
許應“哦”了一聲,就興奮的點頭道:
“此言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