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解釋道:
“公子所言甚是。”
“只因手工織布因為勞累和及手活之差難免有疏有密。”
“然水力織布卻是輕、重一致于是疏密相等厚薄一致。”
蒙良搶著問:
“織出一匹布卻需多長時間?”
蒼回答:
“原本至少需要月余才能織完,用水力只需兩日便可。”
眾人紛紛驚嘆出聲。
只需要兩日便能將一個人織一個月的布織完,尤其這還不是時間的問題,而是它……根本不需要人。
確切的說它也需要人。
比如需要人換線、需要人維護、需要人收起織好的布等等。
但不需要人直接織布。
且這些需要的人就是少量的、集中的在一個作坊內大批量管理和生產。
這效率就不是手工制作所能比得上的。
蒙良又觀察了一會兒,就興奮的對沈兵說道:
“將軍,屬下以為我等少說也要制出上百具……”
“不,應制出上千具。”
“有這水力織布,又何愁云中郡不富?”
扶蘇聞言皺起了眉頭:
“將軍織出此布,打算賣出多少錢?”
沈兵不由一愣,這倒是他沒想過的問題。
蒙良在旁考慮一翻,就回答道:
“稟公子,屬下以為以此布成色,應可售六十錢!”
秦時能制成一套夏裝的布大概值五十錢……
此時每人每天的口糧只需要兩錢,干一天的苦役只有八錢,所以這五十錢并非小數目。
如果按質量來算,水力織出的布匹成色更佳,那貴個十錢左右也不算夸張。
扶蘇皺了皺眉頭,一邊摸著布匹一邊說道:
“我等制出此布,便是為云中郡斂財么?”
沈兵想了想,就說道:
“屬下以為,此布應售四十五錢!”
眾人聞言不由紛紛側目,蒙良更是以一副莫名其妙的眼神看向沈兵。
似乎是對沈兵說:你這就算要附和扶蘇,也不能把價格定得比手工的還低吧!
沈兵解釋道:
“若是售以六十錢,百姓便依舊只能著舊衣。”
這說的的確是。
十錢對達官貴人來說或許算不上什么,但對百姓那可是五個人的一天口糧,這可不是個小數。
而且百姓也不會太在乎品質問題,他們需要的更多是保暖。
沈兵繼續說道:
“若百姓不買,便意味著此布只能售于達高貴人,如此我等又如何能將此布大批售出?”
“若無法大批售出,此布又如何能為云中郡帶來財富?”
蒙良聽著也就明白了。
這其實就是現代薄利多銷的策略。
于是這定價既滿足了扶蘇的愿望,同時又照顧到了蒙良的想法。
更重要的還是……這定價還不致瞬間就打亂全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