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蒙恬還不是北上瞎折騰一陣然后就回來修長城么?
要不……
沈兵心下暗想,北地軍也像蒙恬一般,出去轉上一圈就說已將匈奴驅逐,然后回來修長城?
這倒是一個選項。
只要不離開九原太遠,以九原為補給基地往外行軍三、五日,保證補給線的安全還不是很困難。
但沈兵想了想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誘人的想法。
這做法似乎很安全也很容易,甚至還可以平白多一場勝仗另外還可以控制更多的兵力及勞工……修筑長城當然需要勞工,修好的長城需要兵士駐守當然會有更多兵力。
問題就在于……
此時的秦國又修馳道又修直道,同時還修長城,另外嬴政再修個什么阿房宮……所有的這些都不是小工程。
馳道和直道可以說是必須的。
馳道是郡縣制的基礎,沒有它郡縣制就無法實施。
直道是邊疆軍力及物資的保障,沒有它就很難對抗匈奴。
長城……
長城也是必須的,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之間的一道界限,而且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會發揮出作用。
但它并不是一定得在這時候建。
沈兵想的,是把長城的修建與馳道、直道錯開。
另外再盡量避免阿房宮這個非必須工程以其人力、物力代替長城。
否則,秦王朝豈非還是像歷史一樣短短十余年便崩潰?
到時就算自己助扶蘇上位又能如何?
還不是要面對一個分崩離析的秦國?
戰略方向是這樣沒錯。
但如果要讓嬴政暫時沒有修筑長城之心,那就必須得有能力反擊,也就是有能力剿滅匈奴,至少也要把匈奴給打得元氣大傷。
否則嬴政大手一揮……將長城連起來,看那胡人還如何亡我大秦?!
于是沈兵這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一時十分為難。
王賁見沈兵如此,就建議道:
“將軍,我等何不向皇上說明實情并痛陳利害?”
“若皇上了解這些難處……”
扶蘇卻在一旁搖了搖頭,說道:
“要父皇收回成命,只怕……”
接下來的話扶蘇就不敢再說了,尤其扶蘇身份敏感,議論嬴政的性格什么的要是傳到咸陽那就大事不好。
不過沈兵還是明白扶蘇的意思。
這嬴政可是一國之君,他發布的命令就是相當于公布天下。
所以北擊匈奴就得北擊匈奴,就算像蒙恬一樣在外轉一圈也算對天下有個交待,否則他嬴政豈不是對匈奴示弱在天下人面前損了顏面了?
但沈兵卻覺得這可以一試。
因為沈兵覺得,以北地將軍的身份或許無法讓嬴政改變戰略。
但此時的嬴政已迷上了仙術,利用一點未卜先知……讓嬴政在戰略方向上做點小改變或許還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