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這是西域,距離中原數千里的西域。
西域各國說到底與匈奴是敵人應該成為秦軍的朋友,他們只是懼怕匈奴的威脅而不得不與秦軍為敵。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秦軍也像匈奴一樣動不動就殺,那豈非與匈奴沒有區別?那西域各國為什么要與秦軍結盟?
所以此時的沈兵怎么也要做點“懷柔”的樣子,不只是給月氏看,也是給西域各國看。
說著沈兵就在剺及親衛的保護下策馬上前,朝山上大聲喊道:
“在下沈兵,見過丘大將軍!”
“大秦無意與月氏為敵,奈何月氏先殺我使節后占我肅州,沈兵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如今大局已定,大將軍不如降了吧!”
“沈兵一向敬重大將軍,此番必不會多加為難!”
這只是句客套話,其實在此之前沈兵根本就連丘就卻這名字都沒聽過。
剺作為翻譯將沈兵的話傳了上去。
接著丘就卻回喊道:
“要我投降,需有幾個條件,不知大將軍是否同意?”
沈兵回道:
“若是沈兵能做到,定當盡力。”
丘就卻說:
“一,不得借我去勸降月氏兵將。”
“二,不得借我害大王。”
“三,丘就卻降了后不會提供任何情報。”
“若大將軍不答應,丘就卻便自刎在此以謝大王!”
沈兵一聽,就覺得這丘就卻有點意思。
他不但想得比較遠而且還比較仗義,不愿因他的投降而給月氏或是月氏王帶來損失。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道:
“第二、第三沈兵或能答應,只是這第一……”
丘就卻當下就“哼”了一聲:
“我丘就卻寧死也不會做對不起月氏之事,大將軍卻是看錯人了。”
“你我就談到這吧!”
沈兵趕忙回答:
“且慢,丘大將軍可有想過此時在肅州的一萬部下?”
丘就卻回道:
“想過又能如何?”
沈兵回答:
“你部尚無人能逃出包圍前往肅州示警。”
“而我軍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包圍……”
這也是沈兵走了兩日就發動反攻的原因。
從肅州起行軍兩日不過一百里,反攻時步兵只要一日一夜不眠就可以返回肅州……
沈兵接著說道:
“丘大將軍當知此戰肅州必敗無疑,沈兵其實不需丘大將軍前往勸降也能獲勝。”
“然沈兵不愿你我徒增傷亡卻讓匈奴坐得漁人之利,是以才希望丘大將軍能前往勸降!”
“若丘大將軍不愿如此,那么沈兵就只有……”
這話說的合情合理,且是站在月氏的角度考慮,丘就卻一時無言以對。
且想想還真是。
月氏原本與匈奴是敵人,現在卻被匈奴裹挾了與秦軍大戰,而匈奴卻在一旁觀望……
想到這丘就卻不由嘆了口氣,道:
“大將軍所言有理,丘就卻服了!”
說著就命左右親衛放下武器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