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進攻沙州正是時候……月氏三萬大軍全軍覆沒,要守三危山就必須加派援軍,于是沙州內部便剩不了多少兵力。
于是沈兵不再遲疑,命令部隊稍事休整補充飲用水之后就趕著羊群往沙州方向開進。
肅州由一萬秦軍駐守,他們的任務是守住肅州同時看住兩萬俘虜并與俘虜一起重建肅州城寨。
沈兵則率著主力浩浩蕩蕩的朝沙州開進。
秦軍是沿著祁連山山腳前進的。
之所以要沿著山腳走,是因為擔心遭到匈奴的突襲……
應該說在這時候就最是游牧民族發揮其騎射長處的時候。
肅州距沙州八百里,秦軍又缺乏補給,派出騎兵跟著秦軍沿途騷擾,等秦軍趕到三危山時豈不就成了疲軍?
到時別說進攻三危山進攻沙州了,不被匈奴月氏聯軍包圍就不錯了。
但月氏卻顯得過于保守,其竟舍棄了騎兵機動騷擾的長處而在三危山構筑防線……雖然其有險可守但防御可不是月氏騎軍之長。
匈奴則會比月氏聰明得多,沈兵相信他們會知道對秦軍實施騷擾。
秦軍沿著祁連山山腳前進就可以很好的避開匈奴的騷擾……無論什么時候秦軍的左翼都是安全的,同時休息時也可以在山上據險扎營,匈奴騎兵在平原或許是王者,但在山地卻只有被擼的份。
然而沈兵沒想到的是,匈奴居然也沒有出擊,他們只是派出少數騎兵遠遠的跟著,然后偶爾靠近一下還沒進入秦軍射程又飛快的循走。
沈兵初時還道匈奴是在玩什么計謀,或是在前方布下了陷阱。
想了想才明白,匈奴這是坐山觀虎斗:
如果匈奴出手的話,那么就變成了匈奴與秦軍大戰。
匈奴以十萬對秦軍三萬,還是機動性強的騎兵,也許能贏了秦軍或者像沈兵說的那樣將秦軍拖成疲軍。
但這對匈奴而言又有什么意義呢?
它更希望的是秦軍保持旺盛的戰斗力一路趕到三危山發起猛攻,最好還能打到沙州……等到秦軍成為強弩之末時,匈奴再來把月氏和秦軍都收拾了。
王賁也看出了這點。
他對沈兵說道:
“大將軍,此戰極為兇險。”
“我等便是贏了月氏,只怕也要再戰匈奴!”
沈兵只是“嗯”了一聲,頗有深意的回答:
“所以才要獨輪車!”
王賁了然的點了點頭。
另一面的月氏王果然就像沈兵想的那樣,在得知丘就卻及三萬大軍被秦軍擊潰后,馬上又從沙州增派了三萬大軍補充到三危山。
同時月氏王還派出使節向匈奴右賢王求援:
“秦軍來勢洶洶,我三萬大軍已全軍覆沒,望右賢王側擊秦軍以阻其鋒銳!”
右賢王聽聞這話都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這時的熏狁都有些奇怪之前月氏為什么會是匈奴的對手而且還是大敵。
不過這似乎并不奇怪,匈奴在未擊敗東胡之前也不過擁兵十余萬,這十余萬還有同時應付東面的東胡及西面的月氏,又哪里能像今天這樣擁兵三十余萬俯視月氏。
熏狁心下雖是不滿,但嘴里卻沒這么說,他對使節說道:
“告訴你們大王,三危山便是秦軍的葬身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