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蒂斯人制造的水力發電裝置可是非常變態的,發電的槳葉都是光能力場制造,本身幾乎沒有重量,可以在水流的沖擊下轉的飛起。
至于說水的來源,呵呵,那就簡單了,直接就依靠下雨。
原來,亞特蘭蒂斯人的水晶島其實本身就有一定的天氣操控能力,他們可以用強大的能量形成立場,捕捉周圍的云氣,然后約束著他們向上飄,這樣云朵就會遇冷凝結,從而造成大面積的降雨。
總之,只要敢靠近水晶島半徑1000公里之內的積雨云,都會被水晶島的光能立場捕捉,并且通過抬升降雨消耗掉。
汪嘯天打算以后會把水晶島逐漸向南移,最好進入熱帶區域,這樣就可以得到大量的降雨,然后就可以利用這些水來發電。
通過海瀾的計算,如果按照每隔一天降一次雨來計算的話,產生的電能足以讓水晶島每年都往外擴張1公里左右,這就是一個比較大的數字了。
要知道,水晶島自身可是有兩三千米厚的,外圍增加1公里的一圈,那增加的水晶可就是大了去了。
但是這樣的增加方式,汪嘯天也依舊不滿意,他是想讓水晶島最起碼也得有個方圓上千里的面積,這樣才能算得上是一個中等的國家。
可是按照每年1公里的擴張速度計算,至少得幾百年才能達到這個要求,汪嘯天那肯定是等不及的。
所以第3種收集資源的方式,就就必須有一個質的飛躍了。
所以汪嘯天最終把目光望向了外太空,他打算發射一些光能水晶基站,讓他們靠近太陽飛行,到時候他們會張開巨大面積的光能收集器,能夠獲得海量的太陽輻射能,到時候也不需要全部轉換成電能,完全可以用光能的形式向水晶島傳輸。
只要這種能量收集器數量夠多,水晶島就可以擁有足夠龐大的能源,從而完成快速擴張的目標。
當然,這種能源收集器可并不好制造,雖然亞特蘭蒂斯人的技術都足夠了,但是以前畢竟沒有設計過,一切都得重新開始。
所以汪嘯天也并不著急,只是把研究任務交給了海瀾,然后他就不管了,專門盯著第2個發電改造方式,那就是建造水庫。
汪嘯天首先要做的就是偵查整個水晶島,然后確定出蓄水的水庫在何方,接下來就可以動用水晶戰獸們工作了。
他們會按照命定,在相關的區域采集,切割光能水晶的晶簇,然后把他們種植在新的地區,形成一堵堵的高墻,或者蓄水壩。
有眾多的水晶戰獸幫忙,再加上水晶島的確有很多適合做水庫的峽谷,就導致這個工作其實是非常容易做的,反正沒用多少天就搞定了。
接下來就是安裝發電機構,這個也都比較簡單,依靠本地的最新水晶熔爐,海瀾只要把設計圖輸入進去,他們就能自動打印出來,方便的很。
反正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水晶島就在眾人的努力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有表層的光能水晶都擁有了光伏發電的能力,可以在陽光下自己茁壯生長。
其次就是水晶島上大修土木,多出了很多的水庫,只可惜現在都是空的,也就沒有任何發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