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每年事故死亡的人數不超過一定數量,就不算有安全管理問題。
“再看看死在這段懸崖的人...”
林新一從那疊厚厚的文件資料里,挑出了僅在這一處懸崖死亡的案件資料。
“意外、意外、意外...”
“就這么一個地方,最近5年就發生了整整7起意外。”
“所有案件都是以‘意外’結案,沒有經過尸體檢查,甚至,連現場照片都沒拍幾張...”
“這些資料,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啊。”
之前的7起案件,全都沒有經過嚴謹調查便以“意外”之名草草結案。
檔案上除了干巴巴的文字記錄和幾張簡略的現場照片就什么都沒有留下,他就算想復查也沒辦法。
那么,這些案件到底是不是意外呢?
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而抱著那種細思極恐的懷疑,林新一翻來覆去地在資料里尋找著蛛絲馬跡:
“果然...還是有哪里不對勁。”
“是時間——”
“這些‘意外’的發生時間,全都是在景區的淡季!”
他終于從那信息有限的資料里發現了可疑之處:
7起意外,竟然都是在景區旅游淡季的那幾個月份里發生的。
是巧合?還是因為...
“旅游淡季山里沒有什么人,作案更方便?”
林新一心里冒出了種可怕的猜測:
這處懸崖位于密林深處,位置較為隱蔽。
可算是加上這次死去的山口佳子小姐,5年里已經連續有8名游客誤闖此地,還意外地掉了下去。
這也未免太多了一些。
說是意外有些解釋不通。
可要是有人熟悉這里的地形,故意把游客挾持到這里,再用左輪手槍加以恐嚇的話...
那受害者就一定會慌不擇路地沖上土坡,墜入懸崖,以“意外”的方式死去。
“事實真會如此驚悚么?”
林新一表情無比凝重:
他不能隨便下結論。
畢竟資料不夠翔實,線索不過有力,他的懷疑就只能停留在毫無根據的懷疑。
不過,假設這個懷疑成立。
假設真存在那么一個用“意外”來作案的兇手。
“讓我試著做一下他的犯罪者側寫...”
林新一開始默默地進行思考:
首先,對方一定對景區的地形地貌非常熟悉——
不然他不會知道這么偏僻的地方有處容易讓人失足的懸崖,也想不到這種利用土坡和懸崖來制造意外的殺人手法。
緊接著,通過上一點,可以大致推測兇手的身份:
A.常年來金剛山旅行的登山客
B.景區工作人員
C.當地派出所警察
D.附近居民
林新一腦海里冒出了這四個選項。
范圍實在太大,線索實在太少,一時間很難從這四個選項里選出一個答案。
但是,聯系到那疑似兇手的神秘人,“持有左輪手槍”這一重要線索:
“當地派出所的警察?”
林新一下意識地選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