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獲勝者,也就是總冠軍為正確解答題目最多且總用時最少的隊伍。
在比賽的時候,每道試題用時將從競賽開始到試題解答被判定為正確為止,其間每一次提交運行結果被判錯誤的話將被加罰20分鐘的時間。
在競賽進行的5個小時內,一般有7道或以上試題,由同隊的三名選手使用同一臺計算機協作完成,當解決了一道試題之后,將其提交給評委,由評委判斷其是否正確。
如果提交的程序運行不正確,則該程序將被退回給參賽隊,參賽隊可以進行修改后再一次提交該問題。
而程序判定結果一般有7種——
1、Accepted——即通過!(AC)
2、WrongAnswer——即答案錯。(WA)
3、RuntimeError——即程序運行出錯,意外終止等。(RE)
4、TimeLimitExceeded.——即超時。程序沒在規定時間內出答案。(TLE)
5、PresentationError——即格式錯。程序沒按規定的格式輸出答案。(PE)
6、MemoryLimitExceeded——即超內存。程序沒在規定空間內出答案。(MLE)
7、CompileError——即編譯錯。程序編譯不過。(CE)
總的來說,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就是要讓各高校的參賽隊伍的團隊成員們,在最快的時間里,團結協作通過計算機程序來解決掉賽委會的題目。
對于這一場國際大學生計算機領域的競賽,國內也有直播的,而且還是國視電視臺的直播。
只不過是科教頻道進行直播。
而眾所周知,國視電視臺一般只有新聞頻道、第一頻道、綜藝頻道等幾個頻道的流量比較大一些。
科教頻道的觀眾數量有限。
此時是瑞士的下午兩點,而在夏國國內,已經是晚上九點鐘左右了。
國視電視臺的科教頻道對ACM進行了衛星轉播,畫面雖然同步慢一些,但好歹是可以讓國內的觀眾們看到這一場競賽的。
“小張,你發現了沒,今年的ACM競賽,觀眾數量好像比起以往,多了好幾萬呢。”
國視電視臺科教頻道正在負責ACM競賽轉播的工作人員在看了一下后臺數據之后,不由得對同事小張說道。
“是嗎?”
小張一聽,還挺驚訝的。
以往的每一屆ACM競賽,觀眾數量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最多在五千人上下進行浮動。
可是剛才同事說今年突然多了好幾萬的觀眾?
于是小張去看了一下國視電視臺科教頻道正在播放ACM競賽直播的觀眾觀看數據。
確實是多了兩萬多將近三萬人的樣子。
要知道,想要看ACM競賽的直播的話,就只能來國視官網的科教頻道觀看,畢竟只有國視電視臺的科教頻道會直播ACM競賽。
所以國視電視臺這邊想要統計觀眾數據還是很簡單的。
只不過,小張他們完全不知道,這多出來的兩三萬的觀眾,到底是哪兒來的啊?
總不能往年都是固定的觀眾數量,今年突然一下子就多出來的吧?
而此時遠在千里之外的霧城文理大學。
許多學生就是國視電視臺小張他們不知道哪里冒出來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