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城文理大學的學生們知道今天晚上九點鐘左右,就是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的開賽時間。
雖然丁校長和徐主任他們遠在歐洲瑞士,但霧城文理大學的學生們還是自發的組織了起來,要觀看這一場賽事的直播。
而這一場ACM競賽直播只有國視電視臺科教頻道會進行直播,因此大家今天晚上都一窩蜂的去到了國視電視臺官網的科教頻道。
雖說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在大學計算機專業圈子外面基本上沒有什么關注度。
但對于霧城文理大學的每一位學生而言,這就是他們值得關注的一場賽事,而非僅僅只是計算機系學生們該關注。
因為這場賽事上,要是自己母校霧城文理大學能夠拿到一個不錯的成績的話,霧城文理大學的社會地位顯然是會得到提升的。
最重要的是,霧城文理大學的每一位學生,都有著很熱烈的榮辱感,學校的榮譽對于學生們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誰讓這里是學生們的第二個家呢?
蘇黎世中心體育館里,來自全球共計34所高校的總決賽參賽團隊已經全部就位。
丁躍和黃友杰、秘書文若涵則是在夏國參賽高校的休息區里,觀看著比賽的進行。
賽場上,34所高校,每所高校的參賽團隊都是三個人。
因為賽事規則就是最多三名成員,那么每所高校肯定都會選擇三位選手,畢竟人多的話,解起程序來自然就會更加高效一些。
“陳俊,你負責每一道題目的解析,歐陽晨,你負責協助陳俊提供他所需要的一切幫忙,然后我負責編寫程序!”
徐斌對這一次比賽進行了一個準確的分工。
因為ACM競賽比的是高效率,誰更快的解答出了題目,誰就能夠更接近總冠軍的寶座。
而每一個團隊只會提供一臺電腦供給答題使用。
既然如此的話,徐斌就分配好,由自己來操控電腦進行編寫程序答題,而陳俊和歐陽晨可以將精力都集中起來用于解析每一道題目。
5個小時的時間里,最少要答7道題或者以上,用時最少的團隊就能夠獲勝。
所以三個人之間的團隊配合,以及高效分工,對于這一場競賽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徐主任,我會用最簡潔的方式,將題目給解析出來,爭取讓你能夠更好的答題。”
陳俊點了點頭,認真的回答道。
歐陽晨也是點了點頭,盡管他做的工作是最“簡單”的,但他也不會絲毫的松懈下來。
因為歐陽晨很清楚,自己是團隊不可上缺少的部分,也一定要盡全力的輔助陳俊對題目的解析,才能夠使得團隊取得最好的成績。
而整個團隊里面,顯然徐斌的工作是最難的,因為在陳俊和歐陽晨解析的題目之后,需要由徐斌來編寫程序進行答題。
當然了,在答題的過程之中,如果遇到了什么困難的話,陳俊和歐陽晨兩人也會擔任起徐斌的智囊團的重要角色。
其實大部分參賽高校的團隊分配工作,基本上都是徐斌他們這樣的模式。
可能細微之處不一樣,但都必須分工明確。
徐斌不會輕視自己的對手,因為他們都是來自全球頂尖的計算機專業高校。
說現場的34個參賽團隊共計102名選手都是計算機專業的天才,都一點不為過!
事實確實如此!
【國視電視臺科教頻道直播間】——
“我看到咱們夏國的高校參賽團隊了,海城交通大學。”
“海城交通大學曾經在ACM競賽上面拿過冠軍,而且還不止一次,他可是咱們夏國最大的奪冠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