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在拖斗上豎起個小條幅,紅底白字,字分兩行,上寫——青照特色小吃,傳承百年風味。
下寫——鹵肉燒餅!
這都是為了吸引眼球的需要,況且也不算胡扯。
嚴格算起來,呂家村的鹵煮下水,確實百年前就有了。
裝鹵肉的大砂鍋從固定的位置端出來,放在爐子上面,隨著加熱開始散發出陣陣香氣。
如果有人單要鹵肉,呂冬照樣賣。
這鹵肉其實與豬頭肉差不多,不過鹵的更爛更入味,可以夾燒餅,也可以當肉菜。
呂冬又穿上白圍裙,帽子罩住頭發,嘴邊戴上防飛沫餐飲口罩,看上去就干凈利落。
接著,打開蓋板,露出焊接操作臺,上面放著硬木案板,前面焊接好的幾個大格子里放置塑料盒子,里面有香菜末和青辣椒碎等輔助材料。
再往右,是盛放燒餅的泡沫保溫箱。
這樣,大部分東西都能固定在車斗上,不會因為騎車散落的到處都是。
曾經,呂冬在2010年從瞎胡混狀態清醒之后,就靠著這項小生意,逐漸讓生活走入正軌。
東西不大,賣起來同樣很賺,曾經呂冬能在大學城偏僻地段開起一個山寨炸雞店,靠的就是這門小生意和夜市擺地攤。
提前十多年,又沒有激烈競爭,呂冬希望小生意也能帶來大利潤。
這幾天非常明顯,紅利期結束,日用品攤位人流量下降非常大,他和喬衛國倆人守在一個地方,屬于人力資源浪費。
呂冬做不起高大上的東西,大學城的現實條件擺在這里,也做不了。
在他看來,吃這個行業,大有可為。
今天試賣,呂冬只帶了一百個燒餅。
“你這是賣啥?”老趙擺好豆腐腦攤子,湊過來,別有意味說道:“咋突然改行?”
呂冬說道:“鹵肉燒餅。”
他在事先備好的小桶里洗過手,打開鍋蓋,舀出一塊肉,熟練剁碎,又拿出燒餅平刀切開,放肉進去。
“嘗嘗。”呂冬直接遞給老趙。
看到燒餅,老趙臉上的風霜刻痕似乎更深了,接過燒餅,小心咬了一口,肉香彌漫。
比起干巴巴的燒餅,好吃太多了。
老趙勉強笑了笑:“手藝挺好。”
呂冬大致明白了一些,卻沒有多說,這本就是他在大學城開學前就計劃好的,總不能因為有個人擺攤賣燒餅,就不賣了。
況且,他賣的比老趙的燒餅貴多了,本身就是兩種商品。
他又做了倆,先沖地攤那邊喊:“衛國!”
喬衛國興高采烈接過去,大口吃起來。
另一個給趙娟娟:“嘗嘗。”
趙娟娟笑著接過來:“謝謝。”
她回到豆腐腦三輪車后面,咬了一口,笑得更燦爛了。
另一邊老趙馬起臉來,壓低聲音斥責:“笑!整天就知道笑!除了笑,還會干啥!”
趙娟娟低下頭,吃的更帶勁了。
中午十二點多,陸陸續續有學生出來,這些天呂冬的攤位也算有點名氣,大學城很多人都知道十字路口有擺攤賣東西的。
有之前買過呂冬日用品的學生,湊過來問道:“老板,改行了?”
呂冬指了指喬衛國那邊的攤位:“東西照賣,加了點特色小吃。”
這人抬頭看看條幅:“鹵肉燒餅?”
那股鹵肉香味從砂鍋里飄出來,勾的最近光吃大鍋菜的肚子饞蟲直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