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很多古建筑損毀嚴重,礙于社會經濟大環境和專業隊伍,上面很難撥款修整。
或許在范教授這些人眼里,哪怕吃不上飯,也得搶救歷史古跡。
畢竟每個人的追求都不一樣。
沒歇息多大會,一行人又往北邊去,還挑了幾棟村里公認最老的住房進去看了下,有一棟人早都搬到集街上,去村南住了。
房子一旦沒人住,破敗的格外快,范教授的心痛就寫在臉上,似乎比呂家村的人更在乎。
最后,一行人從大槐樹那里上河堤,來到呂家食品公司,看到了專門被保護起來的骨灰堂。
范教授專業,搭眼一看,就說道:“這風格,明顯是清早中期的建筑。”
呂振飛實話實說:“不完全是,中間經歷過幾次大修,根據我父親的說法,我爺爺那輩大修過一次,他那輩大修過一次,后來我又帶人修過一次。”
這樣的建筑,沒有維修養護早就破敗的不成樣子了,呂振飛又說道:“建筑風格沒有變過,很多東西都是原來的,比如屋脊上的狴犴,全是老祖宗傳下來的。”
呂冬這才知道,原來屋脊上蹲著的神獸叫狴犴。
這玩意好像聽說過,具體卻忘了,呂冬問旁邊的專業人士:“馬明,狴犴是啥?有啥講究?”
馬明簡單解釋:“聽沒聽過龍生九子?”
這個呂冬還是知道的,當即點頭。
馬明又說道:“狴犴是龍的第七子,急公好義,很多官衙和祠堂上都用它鎮宅,據說能作為守護神,孕育吉祥,免禍消災。”
呂振林聽到這邊的話,說道:“它是代替老祖宗們,看著咱們呂家村的后人。”
范教授跟著呂振飛進骨灰堂里面轉一圈出來,再次叮囑:“不管工廠再擴建,一定好保護好這里。”
這點不用多說,如果不是為了專門保護起來,廠子擴建的時候,早就拆掉了。
后面,又去了小學校,范教授一行人專門看了那個老舊的大戲臺和特大號的影壁。
這些都是呂家村當年興盛的時候,老一輩們一石一瓦建起來的,也是呂家村歷史上一度興盛的證明。
范教授看著這些,說道:“能保存下來不容易。”
其實放在幾十年前,這樣的東西未必見得少,但大部分都拆沒了。
呂冬其實看得比較清楚,也就是呂家村宗族勢力比較頑固,這些與呂氏家族有直接關聯的建筑之類的,才頑強的保留下來,否則早沒了。
就說隔壁的馬家村,連同青照河大橋的主街道上,原本有個望樓,還有個比呂家村小學更大的石頭影壁,后來因為某些原因,全都被拆掉砸爛了。
呂冬沒有親眼見過,但聽七叔說過,那個舊時候用來觀測土匪的望樓,一度是十里八鄉最高的建筑。
回到村委,一行人坐在辦公室里,呂冬特意說起呂家村在建筑上的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