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落下,掌聲一片,不管出發點如何,青照的兩位班長,是真的想把青照的經濟發展起來。
這也是有力的表態和承諾。
呂冬從來不懷疑這片土地上人們的建設能力。
不說政府主導的工程,曾經有件事就給他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具體時間不記得了,那時候拆遷管理不是很嚴格,大學城南邊有個村傳出要拆遷的消息來,不過短短幾天的功夫,村里起來滿滿當當的三層樓。
中午吃完飯,大領導休息一會,下午還要去北邊視察。
呂冬和縣里一號大秘姚秘書閑聊。
倆人都是這場大變革的實際參與者,話題也離不開這方面。
呂冬給他倒了一杯茶,姚秘書邊喝茶邊說道:“去年咱們縣的地方財政收入不到十個億,我們幾個當秘書的,私底下聊天的時候就說,要是咱們縣一年財政收入上了二十個億,吃起飯來一定吃一碗倒一碗!”
聽姚秘書這么說,呂冬不禁笑:“姚哥,財政收入高了,花錢的地方更多,你這個吃一碗倒一碗的夢想,估計輕易實現不了。”
姚秘書作為縣里一號秘書,有些事看得還是比較清楚的,收起玩笑,說道:“沒錢的時候,就是修修縣里中北部的主路,也就條件比較好的七八個鎮,才能修到村口上,很多村里面,比如你們老街,還都是爛泥路。”
他喝掉杯子里的茶:“村村通,修起來全是錢。要想富,先修路,等有了錢,縣里肯定要大修路!”
呂冬又給他倒一杯:“也是。”
姚秘書繼續說道:“路修好了,還要電,現在生活工業,全都離不開電,南邊山里還有沒通電的村,沒通電的要通電,通了電的要整修電網,提高輸電效率,保證不停電,保證電力供應。”
“村村戶戶要通自來水吧?集中供暖也在規劃,爭取樓房全都用上集中供暖,縣里還想引進天然氣管網。還有學校,太多學校需要推倒重建,咱縣里像你們呂家村這樣的沒幾個?修學校資金都要靠撥款。沒得說,有錢了,這些都得修,仔細盤算一下,一年50億財政收入也不夠用……”
呂冬贊同:“這說明咱們青照進入發展快車道,有更高的追求了,咱們青照人多,基礎建設越修越不夠。等待建設的一大片,沒得說,就是修!”
基礎建設搞好了,整個縣的發展絕對能上一個大臺階。
下午,送走大領導,呂冬趁著有空,趕緊整理了一下材料,按照大領導所說的,寫一份報告出來。
好在這一年多,文字表達能力提升不少,寫起來倒也不像以前那么費勁了。
換做以前,真要找李文越或者宋娜幫忙才行。
報告完成以后,呂冬給了呂振林,讓三爺爺抽空遞上去。
最近幾個月,類似的材料這是第三份,前兩份當中,入黨申請書呂振林在正月十五之前就送到了縣里。
另一份加入市證攜的申請書,也通過相關渠道低遞了上去。
前者好說,走完相關程序,水到渠成。
后面這個只能說爭取,呂冬去年將老杜的父親杜大海介紹到縣里,杜大海有所收獲,也準備了一個聚會,幫助呂冬多認識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