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沒聽說過三人名號,打探道:“不知三位仙長有何本領?”
“我們那三位師父,呼風喚雨,易如反掌,指水為油,點石成金,不再話下。道友你且說說,這般本領,是不是能奪天地之造化,換星斗之玄微?更何況,三位師傅不以道法高深而怠慢了國主,反而君臣相敬如賓,視之如兄弟也。”
“看來這位國主是有大造化之人,居然能得三位高人相助,常言道,術動公卿,三位仙乃是,咦,不知貧道可有緣法,能夠一睹仙長尊容?”悟空突然問道。
道士笑道:“你要見我等師父,有何難處!我們兩個是他們靠胸貼肉的徒弟,三位師父皆是好道愛賢,只聽見說個道字,也會大開府門迎客。”
悟空被這二位道人激起了一股好奇心,當真想要進去看看這三位心胸廣博之人,是否真的人如其名。于是當即開口道:“那貧道便多謝二位引薦了,我們何時進去?”
“道友且稍待片刻,我等將公干做完?”
“我等道門中人講的是一個無拘無束,自由自在,還有什么公干?”悟空問道。
“這些和尚如今為我等做工,但時常偷懶,故而我等來此點卯一番。”
悟空不解,問道:“佛門中人,道門中人,兩教不同,為何他們情愿受你們點卯?”
“道友剛來此地,有所不知,因當年求雨之時,國主曾命佛門僧人祈雨,誰知那些和尚中看不中用,空空念經,毫無辦法。后來我三位師父一到,喚雨呼風,信手之間便免去了萬民涂炭之危。”
“后來國主對比之下,明白那些和尚無能,便拆了他們的寺廟,毀了他們的佛像,追了他的度牒,也不放他們歸鄉,御賜與我等道家做活。”
“這些和尚,一個個養尊處優,干起活來不是偷懶便是哭爹喊娘,煩燥得很,師尊想要在城中建一座三清觀,也不算大,這些和尚竟然足足用了十余年時間,才完成。”
悟空聽罷,疑惑道:“在西方地界,佛門教徒廣布,那國主怎敢動這等私刑?”
“道友你也看出來了?”一位道士繼續道:“求雨其實只是外因,真正的原因還有其他。”
“哦,愿聞其詳!”悟空道。
“這車遲國,本就一小國爾,人口數三十萬眾,你猜當初國中和尚幾何?”
道士不等悟空回答,自顧說道:“當時國中和尚足足有兩千之多,這是何等的比例?況且這些和尚個個手足俱全,整日在寺里念經,不事產生,一眾吃穿用度,皆由百姓供給。而且這么多肚子,所需的糧食、衣物能有多少?”
“若是這些人從事生產,自給自足,也還好說,但偏偏如同附骨之蛆一般,任百姓、朝庭如何敬佛愛佛,也受不了這般供奉!”
悟空聽罷,往唐僧那邊看了一眼,不再言語,只是看著二人點卯公干。
正當他準備找個地方坐下來時,突然在耳邊聽到觀音的聲音,“悟空,休要聽他們蠱惑,只要你一心向佛,終有修成正果的一天。”
悟空陰沉著臉,點了點頭,環視一圈,沒有發現觀音的身影。
這時觀音又在他耳邊道:“在你眼前的這些僧侶,皆是苦難之士,將那二人殺了,救出這些佛僧。”
“殺掉二人?”悟空驚愕!
“正是,你不殺掉二人,那一眾數百僧人便都有性命之憂,我佛常言,普渡眾生,救苦救難,以兩人性命,換取更多人的生機,而這正是你立功的機會。”
悟空沉默良久,心中天人交戰,最終理智戰勝了不甘,他有已有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