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她到了西方之后,如來成為靈山之主,主持佛教一應大小事務之后,觀音對如來也是一向尊敬有加,全然忘記了在封神時,她是如何對待截教弟子的;也忘記了她的坐騎曾經也是如來的師弟。
她這么做,也是為了在西方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和取得相應的地位,無可厚非。畢竟當初她在闡教時,只是一位可有可無的邊緣人物而已,相比于其他師兄,并沒有受到玉清圣人的重視,要不然她也不會叛出闡教。
觀音能想象得到,將來她在佛門中的地位必將一落千丈,如來表面上看起來對她也是和和氣氣的,但實際上他們兩個的關系遠沒有看上去的那般親密。如今又與未來佛結下了梁子,她想不到還有誰會在靈山支持她。
別看佛門的口號是多么無私,多么高尚,但身居高位的觀音卻看得十分清楚,任何組織的維系都離不開利益,任何事物的爭奪,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
西方二圣創立佛教,無非就是為了圣人之位不失,這就是利益;
她愿意加入佛教,一是為了得到與之匹配的地位,二是佛教的資源可以為她所用,這便是利益;
而多寶之所以成為靈山之主,也是太上圣人以未來功德相與,這便是利益;
至于千千萬萬的普通僧人,也愿意遁入空門,難道真的大公無私,看破紅塵了不成?
非也,這里面也分為三種,極小的一部分人,是看中佛門的聲望,借佛寺斂財;還有一部分在世俗中受到了打擊,遁入空門,借此逃避現實罷了;最后的一大部分,難道不是想著,加入佛門之后,在來世可以有個好出身?
難道這些不都是利益嗎?
這洪荒中的種種勢力,皆是以利益為紐帶維系在一起的,縱觀西游,眾多勢力參與進來,也都是利益使然。只不過,吃相比較文雅罷了,幾家坐到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便提前將功德給分了。
有些有背景的妖怪,即使是做惡多端,到最后還不是安然無恙;有些沒有背景的,就只有被打死一途了。
實力低,就會被人算計,有些時候,還不知道是誰算計你的。就好比些年月,觀音頻遭他人算計,一切的根源,便是她實力不濟。若是實力足夠強,她早已是執棋人了,不算計別人也就罷了,哪還淪得到別人來算計她?
如今她雖是大羅金仙,但一身實力不濟于前,日后在佛門內部的地位,也可想而知。
再親眼看到了圣人的偏袒之意,觀音頓時覺得有些心灰意冷。
又該何去何從呢?觀音嘆息一聲。
繼續留在佛門,照以前一般,按步就般?
徹底投靠多寶如來?
還是,叛出佛門,重回闡教?
這三個選擇都不是她想要的,若是和往昔一樣,恐怕到了彌勒佛接班,她也不知如何在靈山與其相處;叛出佛門,重回闡教,雖然可以擺脫未來的危局,但闡教當真會接受她嗎,顯然可能性不大;至于投靠現世如來佛,是三個里面最為可行的一個方案。
且不說如來會不會接納她,至少在如來身居靈山的時候,她可以不用太過擔心受到打壓。
更何況,在如來身后,還有三清相保,怎么看都比另外兩個方案要好上太多。
只是如來真的會接納她的投靠嗎?觀音這時又遲疑了起來,
如來在靈山有著堪比圣人的權威,實力又足夠強,鎮得住場子,這與他曾經是截教副教主不無關系。但有時候,卻是真的讓人看不透他在想什么,他雖然是太清圣人安排到西方的棋子,但行事卻是全心為佛門發展著想,從未做過什么有悖于佛門的事情。
就連當初被迫接受他入主靈山的兩位圣人,也對他十分滿意,很少會干涉靈山做出的決定。正因為如此,觀音才會有所遲疑,如來若是有私心,她決對毫不猶豫地倒向他,但觀音所看到的這位佛祖卻好像是沒有任何的瑕疵,也從未被他人抓到把柄,所做所為幾乎是滴水不漏。
這樣的人,卻是讓她當真有些顧忌!